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治中的青年選票

http://www.CRNTT.com   2011-07-01 09:46:16  


 
  這些現在看起來已經是我們日常政治文化的行動,在剛從威權體制解放出來的台灣,確實是一場革命性的行動,讓政治的色彩更鮮艶,更可親,但,這也逐漸使台灣政治滑落到媚俗化與空洞化的洞穴。

  之後,國民黨緩慢而笨拙地開始學步:開始製作競選公仔,馬英九和胡志強開始裝扮起可愛造型,甚至到了今年,當民進黨早已放棄辣妹團時,馬英九競選辦公室成立大會竟然主打辣妹,遭到媒體批評。 

  另一方面,在去年五都選舉中,民進黨的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則把這種青年政治的形象和策略發揮到極致:他們競選商品販賣店“超越小鋪”的商品不論種類項目和精致可愛度都是前所未有;他們也邀請許多知名獨立樂隊錄制一張“Open Taipei”的城市概念專輯,並用小型演唱會取代傳統政見會。 

  當然,兩黨也都積極開發網絡,希望與網絡世代接觸。尤其是2008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當選,更使他們努力尋找他山之石。馬英九在今年開設臉書,也是新聞一件。

  以政治人才拔擢來說,普遍的認知是,不論黨務主管或是公職人員,民進黨普遍比國民黨年輕。 

  現實是,民調指出,不論是20歲到30歲的年輕人,或是首投族,蔡英文都領先馬英九。這一方面除了民進黨長期來比較突出地經營青年選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馬英九光環早已散去,而蔡英文仍讓人感覺到新鮮。或許是因為落後,所以國民黨刻意強調馬英九競選辦公室幹部的年輕化。 

  問題是,政治幹部的年輕化,政治商品的精致化,政治表演的卡通化,就是年輕人需要的嗎? 

  其實,更多人在乎的,不是政黨的競選幹部多年輕,或者他們多麼會使用年輕人的語言,而是他們是否有新的政治思維,能否超越傳統藍綠早已貧困生銹的想象力,能否真正關心年輕人的需要:不論是教育問題、就業、住宅,或是環境問題,讓他們生活得更愉快自在,更認為這個社會是公平正義的。 

  政客們,不要以為年輕人跟你們一樣弱智。

  (張鐵志,台灣文化與政治評論人。目前在台灣中國時報、天下雜志、香港信報、大陸城市畫報、南方都市報、新京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撰寫時評、散文與文化評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