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學是一桌香氣騰騰的美食

http://www.CRNTT.com   2011-07-05 15:37:01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陸宗達先生(前排左二)和周祖謨先生(前排左一)及學生們在飯店合影。
  中評社北京7月5日訊/“學問不是‘做’出來的,而是‘玩’出來的,‘吃’出來的,‘養’出來的,是及時行樂‘樂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出學問,出學問大家。”此間學人陸昕追憶文章“國學是一桌香氣騰騰的美食 追憶陸宗達先生”如是說。 
 
  我的祖父陸宗達先生是語言學家,同時也是美食家。他在美食上的名聲,絲毫不遜於語言學上的成就。學問與美食這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二者,當初卻是同一位先生傳授,這就是近代國學大師黃侃。

  祖父曾對我說,他從季剛(黃侃)先生那裡學來兩個本領,一個是學問,一個是美食。前者是用苦功換來,後者乃人之本性。祖父回憶,他向季剛先生問學時,季剛先生常常對他說,你今天晚上幾點幾點到某某飯莊來陪我吃飯。祖父進了飯莊,季剛先生往往已先在。點好菜,季剛先生便開始海闊天空地閑聊,從眼前飯菜說到平生經歷,由平生經歷說到家庭瑣事,由家庭瑣事說到社會現象等。忽然間,季剛先生講,我昨天看某書,又得了幾條心得。或者說,你要讀某書,我教給你個方法。由此而大說學問,但完全是閑聊式的,隨性而至,有感而發。祖父心領神會,熟記於心。回去後,照書研探,果然大有啟發。這種飯一般要吃到夜闌人靜,長達三四個小時。散後,師徒二人步月而歸,而季剛先生並不覺疲倦,總是興致很高的樣子。因此,季剛先生曾對祖父戲言道:“我這學問你在課堂上聽不到真傳,非得到這飯桌上來聽才是真的。”

  啟功先生曾對我說:“當年我們這些個輔仁大學的教員,常時下了課聚到一塊兒找個飯鋪聚餐。菜上好了,大家酒杯一端,但先不喝,得讓你爺爺就飯桌上的某個菜名講《說文》。比如今兒這菜裡有一道清蒸魚,就請你爺爺講這個‘魚’字從古到今形音義的變化。講完了,大家一起喊‘幹’,這才把酒喝下去。”為此,啟先生還專作了一首詩回憶當時的情景,詩曰:“回首交期六十春,人間已換幾番新。《漢書》下酒微傷雅,何似擎杯聽《說文》。(昔年燕聚,每推穎老講《說文》數字,四座舉杯聽之。今惟不佞一人在矣。)見《啟功贅語》40頁。再以後,祖父將這習慣延續到他的學生。學生們來家,如有可能,祖父一般都要留飯,這往往也是祖父最高興的時候,他不大吃,只海闊天空地聊,學問也就在這海闊天空中浸淫滋潤了學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