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上海再造“華爾街”

http://www.CRNTT.com   2011-07-06 14:15:28  


 
上海必勝?

  值得關注的是,商業銀行的非信貸業務在上海已有相當深厚的基礎,工、農、中、建等大型商業銀行面向金融市場的機構,其中大部分設在上海。而建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這一說法,在中國已不止一次被提及。

  追溯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作為中國現代金融業發源地的上海,已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但在當代,上海“金融大夢”的序幕,在1991年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時才正式拉開。此後,前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又提出,時機成熟時要在上海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盡快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甚至被寫入了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報告。

  2009年3月25日,國務院正式宣布了對上海的戰略性規劃—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國際金融中心大鬥法,陸家嘴要鬥的是華爾街,不是香港中環。”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香港經濟學家張五常撰文力挺。

  張五常同時提出五點理由,稱上海必勝:其一,上海比香港早日出一小時。紐約的太陽比芝加哥早出一小時,後者的股市搞不起。其二,長三角的工業發展勝於珠三角,國際名牌雲集於前者。其三,金融人才也是上海勝。其四,高級的金融人才,今天當然是香港勝,但這些專才大可移師上海。其五,港元沒有自己的面目,要建立舉足輕重的國際金融中心,自己的貨幣獨當一面非常重要。

  針對上述說法,上海金融圈一位資深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中國目前實質性的金融中心還是北京。金融中心不是看證券公司店面有多少、銀行營業網點有多少、存貸款有多少,而是看金融中心的輻射範圍有多大。國際金融中心是輻射整個地球,而上海的輻射範圍半徑可能只到南昌。“中國大部分金融決策都來自於北京,北京發出一個聲音就會影響到全中國,上海則扮演了一個決策執行者的角色。”

  東方證券銀行業研究員金麟的看法多少有點不同。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上海雖然不是商業銀行集聚的中心,這一點比不得北京,但“銀行機構在轉型,從融資中介轉為服務中介,而服務中介很重要的一方面職能就是服務於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

  “隨著銀行轉型力度加大,上海這一金融市場中心將越來越重要。”金麟說,如中行般建立上海總部是“大趨勢”,但如果“上海總部”只是象徵性的,事實上的決策權仍然在總行,就談不上真正意義的“總部”。

  其實,央行早在2005年8月就在上海設立了“第二總部”,但據央行內部人士透露,央行的上海總部有些名不副實,權力仍然牢牢掌控在北京總部,上海總部的位置很尷尬,跟上海分行差不多。

  智酷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寧鵬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雖然按照央行上海總部目前的機構設置,決策部門仍在北京,但一些金融市場相關的操作部門如公開市場操作部、金融市場管理部、金融穩定部、外匯管理部設立在上海。上海已開始借鑒倫敦金融城的一些成功經驗。而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首先需要吸引證券、保險、銀行等重大功能性金融機構。

  不過,金麟對現有體制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不太樂觀。在他看來,金融中心最主要的就是創新能力。海外金融中心的發展,基本上都依賴於“除了法律明確說不能做的,其他都能做”的法律環境,而中國的法律環境是“只有法律明確說可以做的才能做”。在當前的大國博弈和大的政治經濟背景下,這種鼓勵金融創新的法律環境很難具備。此外,稅收政策也難有調整的餘地,香港的個人所得稅負率就比上海低很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