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企高額壟斷利潤妨礙經濟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1-07-13 08:27:20  


  中評社北京7月13日訊/2011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出爐,中國共有69家企業入圍,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分別以76.3億美元、14.4億美元和4.6億美元高居財富排行榜的第5、6、7位。證券時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稱,《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其入榜500強的企業排名是以營業收入和利潤這兩個指標為標準,這說明中國國企的創富能力已經十分強大。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納入月報統計範圍的中央企業和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80931.8億元,同比增長24.7%。其中,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52226.6億元,同比增長24.2%。

  文章指出,在中國目前的利潤分配機制下,壟斷性國企享有壟斷利潤,資源性行業企業享有資源收益,職工享受“壟斷福利”。眾所周知,國企大都集中在能源、電信等行業,本身就具有資源優勢,且這些行業都是由政府壟斷的,這讓國企充分享受資源定價的主導權。 國有企業的強勢地位不僅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生態”,其“擠出效應”以及壟斷利潤也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梗阻”。

  首先,國企高壟斷利潤是在與民爭利。從初次分配的角度看,包括資本所得、政府所得和勞動所得等三個部分。在當前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過程中,較強的政府控制力需要政府稅收比的高比重;而當前企業的高利潤是源於很多企業的壟斷利潤。中國產業呈現出超重化工化和資本密集化,必然使得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來越偏向於政府和資本,勞動者收入占比逐漸下降。更有部分國有企業在不公平競爭情況下,將本應作為土地和資源等要素收入轉化為利潤,在上繳的紅利比例太低的情況下,既誇大了企業的績效,又使得大部分要素收入流入國企口袋,損害了全國人民作為要素所有者的合法權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