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孫春龍:老兵回家

http://www.CRNTT.com   2011-10-09 14:03:16  


 
很多老兵沒有等到祖國的認可就去世了

  這個老兵叫韓天海,四川人,我找到時他告訴我,他的家在四川成都市棉花街。我找遍成都市都沒找到一個叫棉花街的地方。韓天海告訴我他當年跟父親做生意,有一天老師說他的學習很好,讓他去上學,後來在上課時,老師正給他教抗日歌曲時,抓壯丁的人來了,韓天海說我只有14歲,但抓壯丁的不管,就把他給帶走了,與父母的告別都沒有,就帶到了戰場。後來到了騰衝,在打高黎貢山時被日本人抓去做了戰俘。我去採訪他時,他的身體已經非常弱了,他拉我到旁邊說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當時非常震驚,一個老人要告訴我什麼秘密,他說“我做過日本人的戰俘,我被日本人抓去做俘虜,我是乞求日本人,日本人才放我一條生路”,聽到這句話時我內心非常震動,一個老人原本可以帶進墳墓的秘密告訴了我,我想這個秘密讓他半個世紀不得安寧,在我們傳統的理念中他是叛徒或是要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我告訴他,你告訴我這件事讓我更加尊敬您。一場戰爭為什麼要給一個人帶去那麼多的枷鎖?我告訴他,不管怎麼樣,你還是英雄。韓天海被日本人抓去做戰俘之後,他求日本人說我是被拉來做壯丁的。日本人又看他小,就沒有殺他。但每次殺戰俘時都把他拉去陪殺。後來在某一天,他聽到外面打起來,他知道部隊開始反攻了。他們幾個人就殺了看護他的人,跳了城墻,跑了。再後來他被編入了另外一個部隊。原來的部隊以為他已經陣亡,國殤墓園裡還有他的墓碑。韓天海50年代在雲南邊境做生意時在國殤墓園看到過自己的墓碑,一個活著的人面對著自己的墓碑,我不知道他的心裡是怎樣的感受。

  幫韓天海找家找了很長時間,但總是找不到。2009年5月份我去接緬甸9個老兵回國時,韓天海又告訴我“我想回家”,那時候我發現他的手和腳已經浮腫,我就拒絕了他回家,我說你回去之後去哪裡,你的家還沒有找到。當時我也是害怕承擔責任,他的身體真的非常非常弱,另外,沒找到家也是一個客觀原因,就拒絕了他回家。我帶著9個老兵回到昆明時,緬甸華僑打過來一個電話,“韓天海背著鋪蓋卷跑到我家說要回家”,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內心非常難受,我就告訴當地媒體重點報道一下韓天海。在這次老兵過程中,媒體關注非常多,《成州晚報》的一個報道把他的家找到,找到之後我給他家人說趕快準備兩箱四川特產,馬上給他捎回去。他的家人準備了酥糖,還有孫女寫給他的一封信。他接到這些東西是在6月12日,一個月後老人就在緬甸就去世了。他的家人打電話告訴我這個消息時非常難受,我想為什麼在當時沒有接回家,現在這個老人再也回不去了。

  我採訪韓天海兩次,每次去只有半個小時,這個老人拉著我的手說“你有時間的話,聽我好好講一講,我講講我的故事,用一天兩天時間好好講講我的故事。”但我每次都沒有時間,每次都告訴他,“下次吧”“下次吧,等我有時間一定好好聽”。但現在再也聽不到了,這樣一個中國遠征軍老兵,一個當年戰鬥在第一線的老兵,關於歷史的種種細節再也沒有人知道了。有時候我們採訪老兵的時候,他們最大的安慰是聽他講,聽他說一說他們當年是怎麼打仗的。

  這個老兵叫張家長,廣東人。他加入了緬籍,左邊胳膊上刻著傣族的文字,因為按照當地風俗習慣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胳膊上,張家長把這個名字刻在自己胳膊上是為了加入緬籍。他告訴我當年很多老兵用非常恥辱的方式生存下去。我接張家長時他不願意回來。我們做了很長時間的工作。當時85歲,是當時老兵裡最年輕的一個。我說為什麼不願意回去?他說身體不好。一聽就是騙人的,因為他的身體是最棒的一個。最後被我逼急了,他告訴我說不想這麼窮困潦倒的回去。每個人都想衣錦還鄉,但對於這些老兵這些想法真的太奢侈。我告訴他,我一定讓你風風光光的回去。他不相信,不想回去,我回去之後肯定有人嘲笑我,肯定會有人看不起我,我不想回去。做了很長時間工作,他不願意回去。後來這些老兵回家經媒體報道,告訴他之後,他在2010年年初告訴我現在想回去了,因為他知道回去之後會風風光光的像英雄一樣凱旋。後來天氣太熱,因他有心臟病,我說等夏天過了,秋天的時候接你回家。但他沒有等到秋天的到來就在2010年7月23日去世了。有時我們真的是在和時間賽跑,我們不能晚一天,晚一個小時。

  楊伯方老家在河南,他以前回去過,楊伯方在緬甸老兵裡是比較有威望的一個,代老兵做了很多事,包括在東籲建立一個紀念碑。楊伯方於2009年1月2日去世,在他的回憶錄我看到他的最大心願是:帶著軍功章列隊走過天安門廣場。但這個心願的實現太難太難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首 頁 | 廣告查詢 | 訂閱方法 | 中國評論新聞網 | 學術出版社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免責條款 | 版 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