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雇”女兒回家掩映的社會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1-10-09 11:43:49  


 
花錢雇女回家撞到了誰的軟肋

  來源:天津網 作者:宋學敏 2011-10-08 11:23  

  天津網訊 每日新報記者 宋學敏 武漢一名大三女生在今年暑假選擇實習,她計劃“十一”期間做兼職,但父母要求其回家,並表示願意每天付給她200元薪水,作為陪父母的報酬。女生稱後悔忽略了父母的感受。

  常回家看看竟然如此奢侈,父母用金錢維繫親情?不用說這樣的新聞在“十一”期間傳出,該帶來怎樣的觸動。沒有多少人會認為這種“每天付給200元薪水,作為陪父母的報酬”的事情在生活中會真的上演,其父母作此表示只不過表達念女心切。“剛聽爸爸說完這句話時,我特別驚訝,可隨後心裡陡然十分難受,沒想到他們這樣想念我,而我卻光顧著自己,忽略了他們的感受。”這樣的表白自會迎來感慨一片,讓同樣忽略父母感受的人們激起心頭的羞愧。然而,仔細想來,如果這位女生沒有之前暑假也沒有“回家看看”的“前科”,為增加社會歷練選擇不回家在外兼職好像也沒什麼不妥。事實上,在寒暑假或長假期間,高校不少大學生都選擇了出外旅遊、留校學習或兼職。一些父母,尤其是大學新生家長,由於孩子假期的“缺席”,較難適應,甚至產生“空巢”情緒。因此,也有人認為這位女生的父母也需要面對一下現實,不能被一時的親情遮望眼,應該對女兒利用假期真切接觸社會表示理解。何不換一種思路呢?比如與其日出200元雇女兒回家,不如改變方式主動看望女兒,實現全家團圓,又可以趁機了解女兒的社會實踐情況,給女兒增加就業實踐經驗以動力支持。而從其肯每天付給女兒200元薪水的表態來看,做這樣的逆向探望至少在財力上不成問題。要知道不管“每天付給女兒200元薪水”在現實中有沒有達成,那跟兼職獲得的歷練可不是一回事。

  其實,更多的人讀過新聞的感受除了感念可憐天下父母心之外,還可能感時傷懷地想到社會競爭的激烈與親情發生的衝突。由於競爭的激烈,生活壓力加劇,很多人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無奈選擇。無論如何每年有寒暑假可休的大學生都要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探望父母的機會。如果不是拿沒有時間作為借口的話,這多半還真不是矯情。可以設想的是,會有更多做不到“花錢雇子雇女回家”的父母,對子女在外打拼不得回家一溫親情的無奈表示理解。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對“常回家看看”立法的初衷雖表示理解,但對其效果並不看好的原因之一。

  如果再想想,每逢長假“如何計算加班費”這樣的常識都會有勞動執法部門反覆重申、媒體不厭其煩地提醒,就可知還有很多人很可能都沒有基本的休假權利,而媒體也多次報道說,有不少勞動者節假日辛辛苦苦加班,卻沒有加班工資。還有些企業的員工反映,如果想要維權,除了要付出時間和精力,更有可能面臨丟掉工作的尷尬。由此可見,“花錢雇女回家”撞到的問題還真不少呢,這已經不是親情冷漠或者羞愧所能承載的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