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蔣經國:台灣民主“開閘者”

http://www.CRNTT.com   2012-01-15 09:43:08  


 
  蔣經國民望遙遙領先,自然與其執政時期一貫的親民作風有關,也與老蔣死後蔣經國在部分程度上弱化了其父的白色恐怖政策有關,例如,美國學者溫克勒(Edwin A. Winckler)就認為,小蔣的統治風格其實是一種“軟式威權”,有別於老蔣的“硬式威權”;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在台灣,無論是學界,還是民間,不管是藍營,還是綠營,都承認和肯定蔣經國晚年解嚴之舉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曾說,“至少在東亞地區,台灣轉型的成本是最低的。”即使擴及到全球範圍,台灣的民主轉型也屬於較為平順之列。雖然蔣經國是在民眾抗爭的壓力下被迫作出了有限的政治改革,但在各國民主轉型史中,卻不乏獨裁者面對壓力拒不交權、甚至屠殺民眾的例子,如菲律賓的馬科斯、韓國的全鬥煥等,即使是西方民主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等,其民主轉型也都充滿了血腥、仇殺、動蕩、反覆、甚至戰爭,而台灣能夠基本和平地過渡到民主,蔣經國的讓步自然居功甚偉,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蔣經國從獨裁者到民主“開閘者”的轉變,並非僅僅是臨終最後一腳,而是至少有一年的研究、籌劃和準備:早在1986年3月,蔣經國就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組”,開始研究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並在當年10月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石破天驚地對外宣布:台灣準備解除戒嚴,開放組黨。

  行文至此,讀者可能會感到失望:在台灣又一次大選之前,你不去預測誰會當選,你不去比較三位候選人的政綱,你不去分析選舉結果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卻要重新評估一位24年前去世的歷史人物的功過,現實意義何在?

  但我認為,今天老調重彈,對台灣、對中國大陸、對全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台灣的現實意義是:民主的“閘門”早晚要開,早開比晚開強。無論民主後的台灣出現了多少亂象,今天的台灣也比蔣介石時代的白色恐怖、萬馬齊喑強,而且走過跌跌撞撞的民主學步期後,民主機制自有一種糾偏、趨中的自我修復功能,無論通過選舉上台的李登輝在兩岸關係上如何走極端、陳水扁在族群關係上如何玩煽情、陳氏家族又如何利用公器搞貪腐,但最終還是選民手中的選票、定期的選舉和民主制度下的法治,糾正了這些極端的內外政策,懲罰了相應的執政者及其政黨,並把貪腐濫權的陳水扁送進了監獄,即使在兩岸關係上,如今的蔡英文與馬英九的分歧,也要遠遠小於當年陳水扁與連戰的分歧,因為走極端的兩岸政策得不到求穩心切的多數選民的支持。

  對中國大陸的現實意義是:搞民主改革,並不一定會讓改革者失去權力。曾經的獨裁者蔣經國,“華麗轉身”為台灣民主的“開閘者”,也為多年來一直拒絕政治改革的中共領導人提供了一個同種同文同文化的榜樣——與其被革命的洪水衝決大堤、衝毀閘門,不如趁水勢尚不汹湧之時打開閘門,然後因勢利導,即使被動順勢因應民意,也被逆流抗衡民意強得多,而且,蔣經國的解嚴之舉並沒有給他領導的國民黨帶來“滅頂之災”,反而因其主導民主改革,國民黨繼續在後來的選舉中獲得民意授權,執政多年,即使2000年大選中因黨內分裂而被民進黨奪走政權,但痛定思痛,仍然在2008年重新贏得大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