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如何拉動內需

http://www.CRNTT.com   2012-02-17 11:27:39  


 
  那麼,為何中國企業沒有能夠積極挖掘利用這一市場?為何許多出口企業雖面臨產能過剩問題,卻仍然聚焦國際市場,缺乏開拓國內市場的積極性?原因在於,對很多中國企業而言,開拓本土市場大大難於開拓國際市場。
 
  第一,中國商業環境尚不完善,企業經營成本過高。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商業環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中國目前的商業壞境還不夠理想。2010年世界銀行對183個國家和地區的商業環境進行了估測和排名,中國商業環境的總體排名為第79位;在投資者保護、稅收負擔方面則排在了100名前後;而開設企業、獲得營業許可等方面的排名甚至在150名之後。商業環境不夠理想,提高了中國企業在國內經營的成本,從而導致了國內貿易比國際貿易更加艱難。
 
  第二,除了商業大環境的因素,地方保護主義也是我國建立統一市場、擴大內需的嚴重阻礙。儘管市場化改革已經開展了30年,但中國各省區現階段市場化程度參差不齊,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仍然非常突出,尤以中西部地區最為嚴重。特別是在1994年財稅制度改革後,地方政府出於對GDP和稅收收入的盲目追求,有很強的動機加強對本地企業的保護。儘管國務院曾經多次頒布規定,試圖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但各種形式的地方行政壁壘和技術壁壘仍然層出不窮。由於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企業開拓國內其他地區市場也面臨著極大阻礙。地方保護主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本地企業的短期經濟利益,但卻阻礙了國內市場的正常競爭,損害了全國統一市場的建立。
 
  第三,除了制度上的地方保護主義,中國各地區間的高額貿易成本、特別是物流成本,也成為貿易壁壘的又一重要來源。儘管國內市場不存在文化、語言等方面的障礙,但研究表明,中國各省之間的貿易壁壘已經接近主權國家之間的水平,遠遠高於一般國家內部的水平。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發布的《2011年上半年物流運行情況分析》顯示,目前,我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總量的18%,而美國和日本這一數字約為10%,德國為7.2%。全國物流公司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廣州到北京的運輸成本甚至高於從廣州到美國洛杉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使得許多企業放棄了國內市場,轉而選擇開拓國際市場。
 
  最後,企業在國內市場上營銷渠道受限制,營銷成本過高。如果企業計劃開拓國內市場,特別是跨地區地銷售產品,則無論是構建營銷渠道還是進入大型超市,都面臨著較大的營銷成本,使得企業面對潛在的龐大市場只能望洋興嘆。與之相比,出口企業在接到國外訂單後,只需要組織生產,而無需負擔重重營銷費用;營銷成本的差異,使得很多出口企業寧願開拓陌生的國際市場,也不願意發掘國內市場的消費潛力。
 
  ■ 建立國內統一市場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建立整合高效的國內統一市場,是解決內部消費不足的關鍵。為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進一步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消減當前地區間的行政壁壘和貿易壁壘,真正使市場在跨地區間的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
 
  ——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改變地方政府過度關注本地GDP和地方稅收的內在激勵。完善市場法規對於全國統一市場的保護,加強中央政府對於市場紀律的維護。
 
  ——健全和完善企業經營環境,特別是為成長型企業在跨地區經營中提供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各地政府應當把注意力從物質資本投資轉移到商業和生活環境的改善,以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和令居民滿意的公共品來吸引投資和創造就業。
 
  ——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首先,流通成本必須大幅降低,公路運費和鐵路運費都應當大幅下調,減少的收入可以通過各級政府及建造運營企業協商分攤。其次,應當加強對於物流行業的扶持和管理,推動降低物流成本。一方面相關法律法規應當盡可能幫助物流企業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需要促進物流行業的競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