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各層次“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12-03-08 08:35:35  


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台灣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 劉建生 攝
  中評社北京3月8日訊/澳门新华澳报今天登载富权的评论文章“全面推進和平發展與強化各層次基礎”,內容如下: 

  繼賈慶林主席在二零一二年對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出了“不斷築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及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增強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意基礎”之後,賈慶林昨日在參加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討論時,更是突出了“政治基礎”,指出“當前兩岸關係正進入鞏固深化期,要鞏固和強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爭取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前提下求同存異,採取更積極措施發展兩岸關係。”

  在上述數個“基礎”之中,“民意基礎”、“社會基礎”和“政治基礎”是直接與“人”為主體的概念,但卻是三個不同層次的概念。可以說,強化“民意基礎”主要是指加大做台灣人民工作對力度,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以“攻心為上”,爭取更多的台灣民眾認同和參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事業;而強化“社會基礎”則是指對“九二共識”的認同進一步擴大到台灣社會各階層及社團,當然也包括至今仍持模糊態度的社會團體;至於強化“政治基礎”,則有可能是專指在政黨及政權的層面,因為按賈慶林的論述詞句看,這個基礎是建基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從而“求同存異”,目前只有執政的中國國民黨才具有這個條件,因而主要是針對國共兩黨的黨際交流合作而言。

  實際上,如果套用列寧“群眾產生階級、階級產生政黨,政黨產生領袖”的理論,“民意基礎”就顯然可與“群眾”相對應,“社會基礎”則可與“階級”相類比;“政治基礎”則可與“政黨”相比擬了。儘管不能完全切合,但仍是有著一定的關聯度。

  強化“民意基礎”,必須透過“做台灣人民的工作”來進行。近年來,這項工作在踏踏實實地進行,成績很大,但差距也不小。這折射在一月十四日的“總統”和“立委”選舉上,有人說這是一次“九二共識”的對決,確有一定道理。儘管選舉的結果選舉除了是受到許多因素如社會環境、主流民意,及候選人的個人形象等的影響,但還體現了選民們對候選人的理念的認同。就此而言,濁水溪以北對“九二共識”民意認同的工作,是做得不錯的,而中南部則存在較大的差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