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利率“負”轉“正”,貨幣政策如何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2-03-14 08:16:23  


 
  (二)降低利息率的條件仍不充分

  然而,央行採取降息政策必須謹慎,換言之,目前降低利息率的條件仍不充分。這主要由於以下幾個方面。

  1、近期數量型調控效果顯現,流動性緊張的格局將逐步緩解

  進入2012年以來,出現了流動性趨緊的局面,為此,2月18日晚央行宣布,從2012年2月24日起,下調存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經本次調降後,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降為20.5%,中小金融機構為18.5%。

  根據測算,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可釋放資金約4000億。受降准影響,流動性緊張局面有所緩解,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各項回購利率整體繼續回調。從3月份情況看,公開市場迎來了久違的資金解禁高峰。

  統計顯示,公開市場3月份的央票和正回購到期量為2540億元,到期規模較2月份的120億元環比劇增逾20倍。其中,3月份央票到期量為1720億元,正回購到期量為820億元。此外,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銀行代客結匯為1236億美元,銀行代客售匯為1042億美元,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為194億美元。經歷了連續兩月的逆差之後,銀行代客結售匯終於重新實現了順差。

  綜合而言,近期貨幣政策微調效果逐步顯現,流動性緊張局面逐步緩解。而且,當前的流動性緊張主要是銀行間和金融機構間的流動性相對緊張,對於實體經濟而言,流動性並不緊張。因此,以流動性緊張、市場利率上揚為依據,提高基準利率的理由並不充分。

  2、降息難以撬動投資增長,卻不利經濟結構調整

  按照一般的貨幣政策調控原則,面對經濟放緩的態勢,的確應該降低實際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但就中國而言,無論是從短期還是從長期看,採取降息政策均有較大風險。

  第一,從短期看,降息難以啟動經濟增長。得出這一結論,必須深入分析當前經濟的放緩的原因,然後將降息可能的效果與其一一對應,最終判斷是否應該採取降息政策。

  經濟放緩原因之一是由於外部環境持續惡化,出口增速不斷放緩。如果降息,確實有利於出口企業融資成本降低,但是對於外需下降,訂單減少的問題無濟於事,而且降低利率相當於鼓勵出口生產企業擴大產能,這將進一步加大產能過剩的壓力和風險。

  經濟放緩之二是投資減速。從結構上看,本輪投資減速主要是基礎設施、房地產這兩大領域投資放緩所致,然而基礎設施投資放緩是由於政策刺激力度減弱和高鐵大檢查導致,與利率高低本無關係;房地產投資放緩主要是由於幾輪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下房地產開發商慎於投資所致,降低利率儘管有利於緩解房地產商資金不足問題,但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的條件下,房地產商縱有充裕資金,也不願擴大投資。

  從投資周期看,企業利潤增速不斷放緩,壟斷行業民間投資難以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短期難以承擔帶動投資增長大任,投資領域相對缺乏,新一輪以固定資產設備更新為標誌的投資周期短期內難以啟動,即便利率下降,也難以奏效。

  第二,從中長期看,降息不利於經濟結構調整。長期以來,中國一直維持著低利率政策。由於中國金融組織結構和體制性原因,低利率環境將造成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借款衝動,形成廣大儲戶補貼國有企業和商業銀行的局面。國有企業以低廉的成本獲取資本並從事處於上游的資源性和基礎性壟斷行業的投資,甚至從事房地產、金融等資產領域投資,放大資產泡沫。

  與此同時,部分缺乏效率、兩高一資、落後產能的行業在低利率的條件下也得以繼續生存,進而阻礙投資結構調整步伐。降息或者說維持低利率政策,只能使經濟結構在舊有的發展模式下走得更遠。“十二五”時期的主線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其核心要義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必須要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利率政策,積極改變資金市場價格扭曲的現狀,逐步引導利率實現市場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