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評台北論壇:民進黨應看見兩岸化

http://www.CRNTT.com   2012-04-30 00:29:24  


 
  民進黨兩岸政策走向

  從這點切入,評價民進黨兩岸政策對未來發展影響。敗選因素很多,包括選戰因素、選戰策略、團體合作、危機處理、媒體掌控能力、美國在最後關頭影響等等。林林總總加起來的效果,可能“九二共識”的效果不如外界想像的那麼重,可是在最後3天,像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民調顯示,“九二共識”並非主要原因。民進黨承認沒有替代性的選項讓民眾放心,這個因素才是最後階段,蔡英文民調無法更進一步拉回來。未來民進黨兩岸政策發展走向,第一,要看蔡英文認不認為敗選是因為兩岸政策,答案是否定的;第二,蔡繼續維持其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影響力有多強、多遠。

  如果陳菊被蔡英文說服參選黨主席,而且選上,或許很大程度,蔡英文對綠營兩岸政策的影響力會繼續;她所建構的十年政綱中讓大家不是很滿意的兩岸政策,可能會希望繼續掌控。如果陳菊在代理黨主席的兩個多月中,引起黨內對“中國”政策的初步辯論,蔡英文已成立辦公室,她不會在這塊論述中缺席。甚至於繼任黨主席的不是陳菊,蔡英文也會強力捍衛她的路線,不容許下一任主席挑戰、改變或批判。所以評價民進黨兩岸政策走向,要持續觀察未來兩個月,民進黨最高權力位置的爭奪戰。

  選後民進黨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是,馬英九勝選是台灣人民對“九二共識”的公投,民進黨是否接受?這造成一個很大的國際印象,民進黨如何回應?其實我們內部選前就有沙盤推演出一套說法,比如說蔡英文也拿了45%等等。我歸類出三種看法,第一派是急就章、膝蓋式反應,以“那我們真的考慮接受某種程度的九二共識或一中各表”回答,謝長廷也重復提出其“憲法”一中,這些反應在我看來,過度受到主流媒體影響,並未關照到真正的敗選原因,認為是蔡英文兩岸政策講得不夠清楚的問題。第二派的說法是以不變應萬變,過去民進黨就是幾條路線,路線的調整要視民進黨能掌握多大的社會說服力而定。在野的時候,掌握資源不同、抗拒外來壓力不同,陳水扁執政經驗就是最好例證,在野當然比不上執政時的空間,甚至受到選舉因素的制約。第三派是所謂的小英派,希望延續蔡英文路線,在兩岸部分也許心中有一點藍圖與嘗試。

  蔡英文路線走向

  下一任主席如果繼續延續蔡英文路線,或許會有很多新的作法出來。例如有人提議應該請蔡英文繼續擔任民進黨政策會顧問,或負責民進黨智庫等等。如果黨主席選舉最後的結果,不是蘇貞昌,可能會更有利於蔡英文延續其中國政策。未來四年,蔡會慢慢累積到2016年,當她想再度挑戰“總統”大選位置時,就有很多牌可以打。

  除了主導蔡英文兩岸路線走向外,包括透過制度加強民進黨與“中國”互動,這也是一年多前蔡英文成立智庫的目的,她認為有太多自稱親民進黨的學者,在兩岸交流上傳達一些讓人感到困擾的訊息。因此,透過互動行為準則與規範建立,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要她授權才可以去,或者是你不能替她講話。蔡英文的個性與她對兩岸政策的某種程度的執著度一樣,沒有人可以影響她,甚至於取代她。

  剛才所論三種分類,第一種膝蓋式反應,不能關照到未來四年大陸內部發展、兩岸政治關係、美中關係發展等等;第二種與第三種,我認為是主流派,也就是蔡英文現在想要做的,那就要看蔡對黨機器的控制能力與運作能力,是否可維持蔡英文意志。

  縱使蘇貞昌當選,我也不認為路線會退後或與國民黨貼近,可能也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內部討論、公眾討論期。現今並非一個最好的時機點,包括未來半年,民進黨要馬上與中國大陸談,2月22日記者也問蔡,卸任後是否訪問中國大陸,我個人認為在短期內(一年之內)不可能,但是蔡有很多工具可用,例如蔡系的“立委”可以去。蔡英文是想要掌控自己的兩岸路線,進一步建構未來她可以掌控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