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第三次土改始於深圳

http://www.CRNTT.com   2012-06-04 08:08:21  


土地改革是中國市場化改革的總閥門,不懂土地、不懂農村,就不懂中國式的市場經濟。
  中評社北京6月4日訊/目前束縛中國市場化改革最大的三根絆馬索,一是土地制度,二是金融制度,三是做大國有企業的理念。

  中國企業家發表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文章表示,土地改革是中國市場化改革的總閥門,不懂土地、不懂農村,就不懂中國式的市場經濟。中國面臨第二次改革,總閥門又要動了。5月25日,《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總體方案》正式公布,這是深圳歷史上的第三次土改,是中國第三次土改的一次重要實驗。

  上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開放門戶之後的第一次土改是包產到戶,解決了中國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不必政府號召種糧,中國饑荒消失;第二次土改是土地招拍掛,通過市場化的土地作為投資品的價格與政府規定的土地補償價格之間的差價,解決了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原始積累,這條路到現在還在走;第三次土改就是此次深圳土改,國土資源部與廣東省政府用部省合作方式,推進土地資源配置市場化、土地利用高效化、土地管理法治化。

  文章稱,現在,土地改革又到了關鍵時刻。

  此輪土地改革的背景是,各階層對土地利益分配已經到了性命相搏的階段,強遷、強征現象層出不窮,土地上凝結了斑斑血跡。較為發達的地方政府最頭痛的問題是,國土資源部下撥的土地指標永遠不夠用。2011年4月8日,國土資源部宣布,根據國土部369人調研組,用時一個月對31個省(區市)179個縣市的實地調研,表明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從調研情況看,31個省(區、市)都反映計劃指標不足,多數反映下達指標只能滿足需求的1/3。另一方面,土地不足與土地浪費並存,就像中國的水資源利用一樣,圈地而不用,土地產出率低。土地的非集約化使用已經讓中國這個人口大國如老牛拖轅,不堪重負。

  由於土地國有制,中國的土地從來不是市場化的,以前非市場化,現在非市場化,將來還是非市場化。

  深圳土改沒有在土地國有化這一核心區域取得突破。深圳土改加強土地國有制,從以往的國有與集體土地二元化管理轉變為國有土地的一元化管理體制。2011年11月,在深圳南山區土地整備中心掛牌時,深圳新聞網曾介紹,土地整備工作是深圳今年和“十二五”期間的一項重點基礎性工作。當所有的土地進入儲備中心交易時,以往基於集體土地的小產權房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土地所有權之所以沒有根本變化,是因為土地仍然是最大宗的投資品,溢價仍然是最高的,政府的改革、城市的更新、產業的升級,第一桶金必須從土地中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