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搞壟斷數據失信,測空氣人人有份

http://www.CRNTT.com   2012-06-06 11:12:56  


公衆參與和監督環境監測不該受公權力限制,多渠道比較數據才有公信力
  中評社北京6月6日訊/環保部副部長昨日表示外國駐華使館對中國PM2.5監測並發布數據技術上不規範,是干涉接受國內政的行為。這個非法違規不尊重主權的“定性”在民間卻引發極大反彈,因為並沒有法律明確規定禁止民間監測空氣數據,行政力量壟斷環境信息的采集、發布才是更值得警惕的。

  一、法無禁止即自由,公眾參與和監督環境監測不該被管

  民間自測和信息分享是憲法保護的基本權利,不屬於環境監測立法的管轄範圍

  環保部副部長指出中國空氣質量監測及發布,涉及社會公共利益,屬政府的公共權力,駐華領事館(直接指向美國駐華使館)自行開展空氣質量監測違反了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一個基本的法理常識是:在法治社會里,政府公權力機關行為的基本準則應是“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而對於公民的行為則剛好反過來,應奉行“法無明文禁止即自由”的原則。民間自測空氣屬於憲法保護的科研自由,而信息分享則是科研自由的必然延伸,也是言論自由的內容。這本就不屬於環境監測立法的管轄範圍,並非所有的公民行為都需要行政機關“管起來”。

  即使反對者拿出2009年環保部起草的《環境監測管理條例》規定“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公開涉及環境質量的環境監測信息”。也必須注意到,從行政管理權限範圍來說,該條例可以規範環境行政監測,是因為這是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職能行使的範疇;可以規範商業監測,因為其監測結果有時會彌補行政監測的不足而作為環境行政監管的依據。而如果要“管理”一項憲法賦予的公民權利則並不適用。況且這部條例連續三年都處於徵求意見階段,至今尚未頒行。

  PM2.5事件使政府環保數據遭遇信任危機,民間自主發起的“我為祖國測空氣”行動層出不窮

  自2011年關於空氣質量PM2.5指數討論成為公眾議題後,許多國內民眾撇下美國大使館數據和官方數據的差別,轉而身體力行加入“我為祖國測空氣”行動。一時間,在北京、上海、廣州、溫州等不少城市,熱衷測空氣的環保人士湧現,一台小小的檢測設備,一個只代表局部的數據旨在讓公眾的關注,發現空氣污染的規律,進而趨利避害。事實上,早在環保NGO和市民自測PM2.5之前,許多科研機構都做過小樣本的調查。南京環保的工作人員曾表示,目前國家並沒有明確禁止對於空氣質量或PM 2.5的民間檢測,所以不會對民間的自發行為進行任何限制。

  國外民眾全方位參與環保事務,自主測空氣與參加一場環保遊行並沒有什麼不同

  公眾全方位參與決策、監督、執法和法律救濟的環境事務制度在國外較為普遍,民眾自主測空氣某種程度上和參加一場環保遊行並沒有什麼不同。在法國,一家名叫Aérophile的公司日前在安德烈.雪鐵龍公園的上空升起了一只直徑達36米,容積約6000立方米的巨型氣球,這只氣球可隨著空氣質量的變化,不斷變換自身的顔色以提示民眾天氣狀況。而在英國肯特郡,名為KentAir的空氣監測機構由市政廳出資建設,交由獨立於官方環保機構的第三方管理。這個網站每天會公布各項控制指標以及各監測點詳細位置,甚至懸浮顆粒物濃度超標的持續時間也能夠顯示。加拿大的“和平空氣協會”則在安大略省設有5個連續監測站以及超過30個被動監測站,所有站點都能監測二氧化硫、硫化氫、二氧化碳和臭氧指數。前述機構的空氣質量數據信息均獨立於政府環保部門發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