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過於發達的金融體系害了浙江

http://www.CRNTT.com   2012-07-28 09:24:26  


 
  我有個朋友,主業是做建築工程的,2006年才東拼西凑買了套房子,花了300多萬,一年後這套房子漲到了800多萬。一年不到的時間,讓他春心萌動,於是就利用他的建築工程公司的平台,房子抵押貸了600多萬,這個錢到手後,他又去買了套房子,花了700多萬,評估1200萬,抵押貸了800多萬,又去買房子,大概用了不到兩年時間,他買了四套房子,都是利用他的建築公司的平台貸的款,到了2009年下半年的時候,他的資產就過億了。然後有一次吃飯他跟我說,早知道賺錢這麼容易,做什麼建築啊,做了二十多年建築,一身病根不算,而且也沒有賺到什麼錢。他就利用建築企業的平台,不到三年,就賺了五六千萬。

  浙江從而演變成了全民投資或者全民投機的盛宴狂歡之地,在經濟不發生太大變化或者下行的情況下,這種盛宴有可能維繫,但是經濟形勢一旦發生變化,噩夢就不期而至。

  浙江的金融到底發達不發達,我再舉幾個例子。在浙江的銀行中為了將貸款放出去,無所不用其極,不知道別的省份有沒有。在浙江基本上只要有抵押物,不管什麼公司,都有渠道能拿到貸款。在浙江會有很多的貸款品種出來,一般的抵押物基本上都打六折左右,所以通用的操作方法是高評估,然後再打折的方式,但是在浙江抵押物不但可以不打折還可以上浮120%,也就是1000萬的房子,可以貸到1200萬。你沒有企業平台,銀行會給你找企業平台,你缺乏貸款條件,銀行會給你造貸款條件,你沒有流量,銀行會給你造流量。如果這個銀行不幹,那行,我換個銀行。

  當一個區域內都只是個別性的投機事件的話,影響其實總歸是有限的,但是一旦區域內群體性投機的時候,問題就大了。再加上中國的金融機構本身就存在極大的制度缺陷的時候,兩者一旦叠加,山雨欲來風滿樓就很自然了。

  而事實也恰恰證明,對資金有所要有所不要的企業,往往發展得最好,對資金來者不拒的企業,到最後都是死路一條。

  擔保是個惡制度

  實業空心化的第二個原因是什麼呢?前面說的資產增值過快讓企業無心實業是一個原因,那麼第二個原因,就是金融機構的責任了。

  浙江金融機構眾多,理論上應該使得浙江的中小企業都獲得比較低廉的貸款資金的,但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浙江,金融機構可以在信貸審批條件上不斷放寬條件,但是兩點是出奇的攻守同盟。第一是要求足夠的存款,第二是貸款利率。

  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要求企業配套存款,第二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利率都要上浮較高的利率。

  所謂1:1配套已經還好了,很多銀行都要求1:2配套,貸1000萬要存2000萬。當然現在普遍的是貸1000萬,存500萬。這樣的操作手法,變相地推高了企業的貸款成本,在浙江,如果說高利貸橫行的話,某個意義上講,銀行是最大的高利貸,因為按照我前面說的哪怕1:1配套,基本上貸款利率折算下來都要到12%以上了。還不算別的各項費用。

  這個情況直接帶來的後果有兩個,實體更加空心化,因為實體經濟一年的利潤毛利也就在10%左右,哪裡來的利潤支付利息?所以企業貸款之後更多都投入到比實體經濟更賺錢的行業中去——房地產或者別的投機性領域。如果自己實在沒有能力怎麼辦?借出去。借給願意出更高利率的人。也就是說12%銀行借來,然後20%或者30%借給別人。這個過程無形中又極大增加了風險的叠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