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24孝”成“24笑”?

http://www.CRNTT.com   2012-08-16 12:22:08  


 
新“24孝”咋成了“24笑”?

  2012-08-15 14:50:41 鳳凰博報
 
  8月13日,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共同發布新版“24孝”行動標準,與此同時2012—2013年度的“心系老年—孝心工程”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5個城市舉行,免費發放孝心宣傳册,宣傳新“24孝”行動標準的內涵,傳唱新“24孝”歌曲和童謠,倡導“24孝”行動,號召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孝老”,使老年人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人們看了新“24孝”之後都笑了,笑其不靠譜,笑其太幼稚,笑其太可笑。 

  新“24孝”與其說一個標準,不如說一個倡儀。既然是標準,那是執行也得執行、不執行也得執行的,或是說做到了就是合格、沒有做到就是不合格,界限非常清晰。新“24孝”是這樣的嗎,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有這個權力嗎?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又是一個什麼機構,從哪裡冒出來的,他的權威在哪?做到了這24條就是孝、做不到就是不孝嗎?那麼哪些長期在野外工作、在邊疆保衛祖國的人,沒有條件、沒有機會做到,他們豈不成了不孝之子、之女?這不可笑嗎。 

   新“24孝”與其說一個工程,不如說老齡委一個“政績”。竊以為,“心系老年—孝心工程”本身就是有“形式主義”,不過是某幾個機構在宣示自己的存在,或是證明自己還幹了一項“政績”,自己還有餘熱(即餘權)。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本身就是形式主義的結果。中國不知道有多少個這樣的機構,不過是一些閑人凑在一起活動活動而已,根本沒有實質性意義,就同於一些所謂的協會。孝心理應發自內心,又不是蓋大樓、修馬路,怎麼變成了“工程”?以往這樣的“工程”都是主辦單位宣傳自己、拉點贊助的工具。如果真的要為老年人辦點實事,不如把這些人力物力財力用在多建幾所敬老院、多為貧困老人提供醫療支助、多為那些生活困難老人提供生活保障、多為廢除退休雙軌制出些力等方面。 

  新“24孝”與其說讓人們盡孝道,不如說是某幾個人的心理願望。縱觀新“24孝”每一條標準,有的做不到,有的沒必要,有的很可笑,有的沒說到,並沒有反映“孝”的本質,不過是幾個起草者的心理願意,最多是退休待遇優厚者這一狹小群體的願望。把二十四孝翻出來一看,新“24孝”遠不如舊二十四孝的含義深刻與廣泛,與車間操作手册無異,將孝道簡單化、機械化了。有的問,“連這個都要制定標準。愛有標準嗎?”有的說,“都不放假,我怎麼回家?”有的表示,“慚愧,看似小事,其實沒做到”。有的表示,“想全部做到,無奈沒有時間”。新“24孝”的規定很可笑。定期帶父母做體檢——卻不提精心照顧生病的父母(起草者可能是高官,住院有工作人員陪護);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這不是為保險公司做廣告嗎?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工作中的活動,能隨意帶父母參加嗎?老人願意參加嗎?(再次證明起草者為高官,習慣於參加大型活動);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許多單位是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的,可能嗎?有的遠在外地工作,如何做到?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應該改為“陪”或“保護”父母鍛煉身體;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現在有多少人看電影?這一條也太落伍吧。教父母學會上網——廣大農村地區根本沒有網可上呢,即使有網可上,老人也不識字呢,這不是很可笑嗎?   

  盡孝是中國的傳統道德,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盡孝方式。盡孝是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發乎於心,現乎於行,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根本無法量化,也不需要量化。如果硬是要量化、要規範,又豈是區區24條標準所能涵蓋,恐怕240條、2400條也難以涵蓋周全。盡孝是晚輩的自覺行動,是不需要長輩索取的,老齡委自己制定新“24孝”明顯是在索取,與道德就無關了,而是變成了冷冰冰的“法條”了。更何況,中國人民對長輩盡孝意識深入骨髓並成為自覺行動,即使是哪些十惡不赦的犯罪分子也很少有不盡孝的。

  這就是說,在現實當中,盡孝並不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也不需要老齡委去索取。即使出現了幾個對老人照顧不周、照顧不好的逆子,也不能得出中國盡孝成了一個社會問題的結論而需要一個什麼機構出來進行干預。再說,老齡協調辦、老齡辦等機構,應該協調老年人自己的事情,為何協調起中年、青年、少年的事情來了?如果這些機構真的想發揮自己的餘熱,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建議下大力促進相關部門取消退休雙軌制,解決絕大多數退休老人遭到不公正對待的問題,使占退休人員當中絕大多數的低退休金領取者盡開顔。當然,新“24孝”也有參考價值,雖然算不上一個標準,就算是一個倡儀吧,也許能讓個別逆子改邪歸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