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國罵“不要臉”的源流與現實 | |
http://www.CRNTT.com 2012-12-14 12:02:25 |
據說這“禮義廉恥”是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最先提出的,稱為國之“四維”,並認為四維不張,國之不國。後代的很多人大致也認同並有異曲同工的說法: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不過,誰都清楚,這“禮義廉恥”自有文明史以來,在絕大部分時間大抵是針對草民的,權貴者當然不受這四維的約束。所以,相當多的人斥責這些四維是偽善。但是,如果官和民都尊循同樣的四維標準,並且按時代的發展融入新的內容,這四維中的某些東西還是值得尊重和遵循的。 “不要臉”其實就是指不知恥,或恬不知恥。之所以說“不要臉”是更為毒辣的罵人,是因為傳統文化對“恥”的價值評分更高。孟子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並且從無恥的角度說明有些人不行禮義之事的根源。因為,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 當然,“恥”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內容和標準,但是也有一些共性的東西,基本上屬於倫理的範疇。例如,待人以誠,公平和公正,不坑蒙拐騙,尊老愛幼,同情和幫助弱者等等,遵守這些道德規範,就是知恥,否則就是無恥,或“不要臉”。然而,從約束和規範人的行為舉止的規則來看,無論是以更寬鬆的法律為標準,還是以更嚴格的四維倫理標準作參照,也看不出外國領事館的義賣有什麼“不要臉”的地方。 其一,他們沒有違反中國法律,而且他們的義賣是獲得批准的。其二,他們是以義賣獲得的錢財來幫助殘疾人,也是同情和幫助弱者的一種行為,而慈善無論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代,都是人類正向行為和積極倫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指責外國人“不要臉”好像著眼點在於臆測這些外國人在中國搞義賣“用心就是想丟中國人的臉”。其推理邏輯是,外國人參加和舉行義賣,等於讓世人看到了中國還很有殘疾人,還很貧弱。中國有殘疾人和貧窮不假,但是暴露出來就是丟中國人的臉,即便義賣,也輪不著外國人來。所以,這種表面上幫助中國人的慈善是讓中國的家醜外揚,也讓中國人丟了臉。因此,做出這種行為的外國人就是不要臉。 其實,這種邏輯和觀念,很合一些人的口味。例如,深入國人骨髓和文化基因的面子或“不要臉”意識正是一些貧困縣斥巨資修遮羞墻的原因,如甘肅漳縣在國道G212修的遮羞墻。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