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應重點構建中長期風險應對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13-02-01 08:54:00  


 
  二、中長期風險:內部風險大於外部風險

  文章認為,從外部風險來看,全球經濟格局調整和亞太地區經濟發展都存在不確定性。從內部風險來看,存在對利益沉澱固化領域“開刀”的改革勇氣不足的風險。

  (一)外部風險:“樹欲靜而風不止”

  此次全球金融危機是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長期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矛盾的集中爆發。以主要發達經濟體內需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的時代將漸行漸遠,將開始長期的深度大調整:一方面,全球經濟格局調整中的利益博弈帶來了不穩定性;另一方面,亞太地區經濟具有不確定性,並有爆發主權債危機的可能性。以上雙重外部風險給中國經濟造成的壓力是無法真正規避的。

  (二)內部風險:改革勇氣不足的風險

  從中國經濟中長期的內部風險來看,最令人擔憂的也許是阻礙推動改革的一部分既得利益者。要推動和深化改革,很多領域已經凝聚了共識,不缺乏改革智慧,但匱乏的可能是敢於向一些利益沉澱固化已久領域“開刀”的改革勇氣。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在發展中不斷完善,但仍然沒有擺脫一些難以解決的利益分配問題:一方面,一部分先富階層人為製造壁壘,對後來者通過努力致富形成阻礙;另一方面,一部分實力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捆綁”資源分配機構,阻礙改革前進步伐。不容置疑,絕對的極端仇富心理不應提倡。然而,當一個社會中擁有權利和能力的人不能獲得公平機會,失去了起跑線上的平等,將不利於公平競爭,最終也不利於社會長治久安。

  (三)內部風險大於外部風險

  此輪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最大衝擊是延誤了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使得中國被迫採取大規模短期效果更明顯的經濟刺激政策,而這將以犧牲經濟結構調整為代價。雖然中國經濟與外部市場的同步性正全面提高,但由於內部制約因素很多是長期累積的基礎性和結構性問題,內部的挑戰和影響都會大於外部。一是仍沒有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體系。二是仍存在一些扭曲的經濟機制,比如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能完全反映市場供求和經濟成本等。三是經濟基本制度和市場體系仍需健全,比如壟斷行業改革等。四是其他領域改革,比如收入分配改革的社會領域改革等。

  三、化解短期風險:警惕“黑天鵝”事件;防範中長期風險:“步步為營”

  文章指出,中長期來說,要應對政府職能轉變不順的風險、地方政府盲目轉型升級的風險、企業止步於創新的風險等。短期風險而言,應重點加強金融和財政領域監管,杜絕系統性風險。

  只有找到中長期風險源才算真正發現了風險的“穴位”。政府職能轉變不順的風險、地方政府盲目轉型升級的風險、企業止步於創新的風險等風險是重點。應“風物長宜放眼量”,以中長期風險為根本,扎實推動關鍵領域改革,為深化全面改革設計基本制度,同時警惕改革過程中的小概率事件。對短期風險而言,應重點加強金融和財政領域監管,杜絕系統性風險;對中長期風險而言,要採用“潤物細無聲”的戰略和方法,不可盲目冒進,重點應是實現經濟轉型。

  (一)短期內,正確認識和冷靜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由於受多重外部因素拖累,加上主動調整和國內部分紅利逐漸消失,未來較長時期內中國經濟將保持中速運行。但是,這並

  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將出現“硬著陸”,也不意味著“坐以待斃”,而是可以有所作為。近期,要密切關注一些經濟先行指標,尤其警惕短期資本對國內市場造成的衝擊。

  緩解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可以考慮採取以下措施:首先,仍然需要借助投資驅動,關鍵是通過側重投資質量和結構提高投資效率,可將投資重點放在投資邊際效率高的領域,比如農村基礎設施、水利設施和農業科技等。其次,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增加可外貿的服務業比重。重點開發現代信息技術,比如移動支付、雲計算等,再通過服務外包、技術和知識產權轉移等提高外向服務業比重。再次,通過財稅和金融政策優惠鼓勵消費升級,不斷提高居民平均消費傾向。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尤其是即將邁入中等收入國家人均收入水平,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換代趨勢明顯,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正逐步從溫飽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這是啟動消費的重要切入點,可成為財金政策支持的重點。最後,落實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進一步完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和工作措施,減輕企業負擔,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