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的地位、挑戰與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03-30 11:12:45  


 
  中國的可行戰略

  面對挑戰,中國人們歷來有一種“生於憂患”的頑強意志;並且越是危機四伏時刻,越能表現出“化腐朽為神奇”的決心和氣魄。面對氣候變化這個全球範圍的嚴重危機,不僅是人類反思自身行為和合作的契機,更是中國突出展示自己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整個世界有所作為的時刻。作為發展中國家集團的領頭羊,中國有能力也有責任突出自己的國家戰略,為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獨特的貢獻。

  2012年11月結束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再次強調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向世界宣告了執政黨執政理念全面轉向綠色的決心。這也表明了中國特色的自上而下的加強“軟實力”建設正在一步步落實。這是中國21世界最大的轉變和最讓整個世界看到希望的國家戰略。國家領導層已經意識到過去那種基於自然資源消耗和密集簡單勞動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而是應該轉變為以知識創新為主的經濟發展。積極提倡創新文化,發展知識經濟,培育創新市場,推廣節能減排低碳技術,走出“一億條褲子換一架波音飛機”的辛酸的經濟發展之路。

  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本質上是經濟發展從傳統的黑色高碳模式轉型為以知識創新為主的低碳經濟模式。這是一個長期的複雜工程,需要系統規劃,統籌安排,最大程度的發揮主動性、創新性和團隊性,有條不紊的向前推進。系列的配套改革、改變亦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同時進行。如建設法治社會,減少人治;增加政府透明度,加強監督,開放言禁,從源頭預防腐敗;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提倡社會、經濟、文化多樣性發展;從立法、政策、財政、稅收、金融等所有的領域全方面、深層次、多角度的進行改革,為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生態文明創造有利的軟環境;加快技術革新,淘汰落後產能,為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使得產業升級、節能減排成為中國經濟發展自我驅動的內生需求,並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的源頭得到貫徹和落實。

  結語

  氣候變化危機的根源源自人類自身的自私和貪婪。在面對危機四伏的當下,世界各國並沒有表現出“同舟共濟,救亡圖存”的氣概與合作。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應對氣候變化只是經濟繁榮的裝飾品,在它們的經濟發展陷入低迷時,談論氣候變化從來就不是一件受歡迎的事情。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樸素的可持續發展哲學:天人合一。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於中國這樣處於高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而整體經濟發展和技術水平還較低下的國家來說,既是自身發展轉型的內在需求,也注定需要面臨比西方國家更多更大的困難和挑戰。可喜的是,中國自古就有“知行合一”的悠久傳統,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我們只有行動,現在就開始行動,學中做,做中學,別無選擇以夕。

  來源:世界環境  作者:賈峰 陽平堅(作者單位:環保部宣傳教育中心北京大學環境公共政策研究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