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油氣企業“走出去”之重新定義

http://www.CRNTT.com   2013-10-21 12:27:55  


 
  但這看似巨大的成績背後隱藏著諸多問題和挑戰。首先,地緣政治等非商業風險巨大。中國油氣企業得以進入上游的國家和地區地緣政治形勢較為複雜,投資風險較大。這是中國石油公司早期“走出去”的“地理硬傷”,難以規避,很大程度上只能被動地接受這些風險。

  其次,因國際經營環境變化和國際經驗不足導致資產運作欠佳,部分項目甚至陷入經營困境。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後,隨著優質常規資源項目的日益稀缺,非常規油氣項目又面臨較高的風險,國際經營環境不比本世紀之初各種項目高盈利期時的環境。在此背景下,中國油氣企業的諸多海外項目盈利能力下降,甚至陷入經營困境,這也和過去二十年中國油氣企業的粗放式投資和擴張有關。

  再次,中國油氣公司國有色彩濃厚,難以取得資源國的信任,國際併購的隱性障礙進一步增加。過去二十年,中國油氣公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各種支持,中國石油公司也時常打著維護國家利益和能源安全的旗號,對外大肆併購資產,爭奪項目,甚至在一些透明度不高的國家和地區採取了不正當的非商業手段。這激起了不少資源國的恐慌和不滿,助長了中國威脅論的蔓延。

  ■ 貿易應與投資並重

  在中國油氣公司海外併購如火如荼地進行之時,我們不應忘記貿易這一利用海外資源的主要手段。儘管中國的海外權益產量即將突破億噸大關,但被直接運回國內的油氣產量僅為數百萬噸,不足海外權益產量的1/10,絕大部分權益油以現貨的形式在國際市場銷售。

  因此,擴大權益產量並不一定直接作用於海外供應保障,絕大部分權益產量需通過銷往國際市場,油企獲得收益後再從其他渠道購買適合本國消費的原油,通過貿易的形式進口至國內。

  這有助於我們認清中國油氣公司“走出去”的一大誤區,即過多強調直接占有資源和權益產品,而忽視了油氣公司的貿易能力。石油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大宗商品,具有全球性的國際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也較為成熟,國際天然氣市場也正打破地域分割,向全球化方向靠攏。因此,日趨活躍的國際油氣貿易為中國海外油氣供應提供了充分的市場保障,中國需重新審視貿易能力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 民企潛力應得到釋放

  過去二十年的“走出去”基本上是“國家隊”的獨角戲,幾乎不見民營企業的身影。但國家石油公司的國家身份正遭到越來越多的抵觸,中國在強調國家石油公司國際化的同時,應鼓勵民營企業適時“走出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