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世界大報背後的老板們

http://www.CRNTT.com   2014-01-24 09:46:58  


 
  1935年奧克斯去世後,其女婿蘇茲貝格接過時報發行人的大印。他領導《紐約時報》度過了經濟大蕭條的危機和二戰的艱苦歲月。《紐約時報》的真正騰飛來自於第四代發行人,蘇茲貝格的獨子,阿瑟•奧茨•蘇茲貝格。他勵精圖治,引進先進技術,開拓多元化經營。他在任30年,《紐約時報》走出了瀕臨崩潰的困境,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1963年到1991年間,報紙的收入從1億元增長至17億美元,這一過程中,《紐約時報》也完成了由家族式經營向市場式經營的轉型。

  然而,正是由於蘇茲貝格家族希望長久控制這家報紙,在上市時就設計了雙重股票結構。甲類股票公開上市流通,而乙類股票則由上市前私募投資者的優先股和普通股轉化而來,幾乎不流通。每股擁有1票表決權,而所有原始股份為乙類股票,每股擁有10票表決權。一旦有乙類股發生外部轉讓,該股份將立即轉為同等數量的甲類股。由於甲類股無法轉化為乙類股,而乙類股則可以轉化為甲類股,導致既可以獲得融資,又避免權力外流。以《紐約時報》來說,由於董事會中70%的成員由乙類股產生,甲類股僅負責30%。儘管80年代之後其乙類股也可以流通交易,但控股蘇茲貝格家族仍然規定了族人的優先購買權以及乙類股絕對的投票權優勢,以此避免了惡意收購的可能性。而改變這種雙層股權結構,則必須得到家族信托公司董事會8人中6票以上的贊成,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即使陳光標真的能傾家蕩產或者說服其他人和自己一起發起惡意收購,買下23億美元的《紐約時報》甲類股票,雖然他能獲得99.4%的分紅,他也只有30%的投票權。所以他依然不可能獲得《紐約時報》的所有權。

  提及美國的家族報業,格雷厄姆家族和《華盛頓郵報》也不得不說。1877年,斯蒂爾森•哈欽斯(Stilson Hutchins)創辦了《華盛頓郵報》讓該報成為華盛頓特區首家每日出版的報紙。1933年,由於經營不善,《華盛頓郵報》幾乎倒閉、被拍賣,《華盛頓郵報》的買主尤金•邁耶及其女婿菲利普•格雷厄姆(Philip Graham)重新建立了該報的信譽和經濟狀態。

  1963年,菲利普在弗吉尼亞州一個農場吞槍自殺。隨後,控制權落入菲利普的遺孀凱瑟琳·格雷厄姆手中,在凱瑟琳掌權時期,她從《新聞周刊》請來布萊德利擔任副主編,兩人合作無間,攜手把《華盛頓郵報》推向輝煌,該報通過報道“水門事件”贏得國際地位,在他的監督下,《華盛頓郵報》在全國和全世界開設辦公室,《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一起成為美國最有聲望的報紙。

  2008年,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孫女凱瑟琳•韋茅斯被任命為《華盛頓郵報》的出版人和行政總裁,她也因此成為最新和最後一個家族繼承人。2013年,由於新媒體的衝擊,《華盛頓郵報》的經營每況愈下。但是很多人認為,特殊家族制股權結構還是能夠讓《華盛頓郵報》在面對收購時有一定主動權,最終貝索斯的收購有巨額的溢價成分—價值5000萬的《華盛頓郵報》被2.5億美元收購。

  這種家族報業傳統,由於廣泛存在於東部的舊殖民地各州,所以也被稱為“美國東海岸的家族報業傳統”。甚至一些西海岸的著名報紙也是如此,比如《洛杉磯時報》,其最初創辦人為托馬斯•加德和內森•科爾。1882年8月由哈里森•格雷•奧迪斯接辦。1917年交由奧迪斯女婿哈里•錢德雷接管。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傳統正在瓦解,在《華盛頓郵報》被貝索斯收購以後,《紐約時報》是目前美國剩下的唯一一個家族大報。《紐約時報》會以什麼方式應對未來的新媒體衝擊尚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其不會輕易地被來自中國的富豪所收購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