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發展第三產業 當下仍需製造業立國

http://www.CRNTT.com   2014-03-11 14:31:45  


 
  而對於更廣大的內陸地區而言,未來最嚴峻的任務,可能並非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產業,而是傳統產業的轉型與突圍。作為一個經濟總量全球第二、但人均收入低的國家,國內民眾龐大的內需仍然需要通過傳統產業來滿足,製造業仍是中國的立國之基。

  仔細分析,中國目前製造業的困境,並非製造業本身出了問題,而是在結構上出了問題。由於貧富分化嚴重,中國以窮國之資,竟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大國,這是不正常的。而在另一端,則是龐大的低收入人群所構成的低端消費市場。而在此中間,大眾消費,或者說“中端消費”則嚴重匱乏。

  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需要發展,但絕對不是救世主,切不可寄托太多期望。欲以此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更似一種投機主義。中國更需重視“中國製造”。否則,在高端領域,中國將受到歐美阻擊,在低端領域,越南和印度虎視眈眈,中國有兩線作戰的巨大隱憂。中國仍需堅守傳統產業,同時加大對新興產業和高新產業的培育,將其作為未來時代的希望。筆者認為,在二產和三產之間,中國仍需要堅守製造業,在二十年內,堅持製造業立國的國策。

  第三產業的占比,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城市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也正因如此,追求第三產業的較高占比,成為很多國家和城市發展戰略的重點所在。目前,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占GD P比重在60%-70%,香港甚至一度超過了90%。2013年中國的第三產業占比為46.1%。

  去年,北京市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超過75%,成為大陸城市中服務業占比最高的城市。北京模式的出現,無疑為中國各地城市轉型提供了樣本。不過,中國仍然屬於後發國家,在全球產業鏈中定位的制約,以及中國目前的產業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北京模式恐難以為全國仿效。

  第三產業,往往與高新技術以及制度優勢有很大關聯。這兩個方面,恰恰是中國的短板。如在電信服務領域,中國的技術不及歐美,無法在世界主流市場擁有強勢市場。如在金融行業,制度創新非常重要,中國縱然有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銀行,但卻無法稱為世界性銀行。中國仍然位於全球產業鏈的下端,與全球主流國家的差距非短期可以改變。

  由此,第三產業的全球布局,中國短期內無法改變。而中國最大的機會,其實仍然在製造業。中國擁有廣闊的大陸市場,但由於國民收入偏低,導致低端消費流行。未來,中國將從低端消費過渡到大眾消費,在此過程中,必然產生對基本工業品的大量需求,這種趨勢,注定了製造業在中國大有可為。

  此外,雖然現在發達國家的服務業均占據主導地位,但各大強國崛起之初卻無不以製造業立國。

  英國在19世紀中期最強盛的時候,工業占歐洲的60%,全球的45%;美國在二戰結束初期最強盛的時候,工業占全球的53.4%。今天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其工業占比也僅為全球的2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