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中國應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 |
http://www.CRNTT.com 2014-03-24 09:11:40 |
《當代世界》雜誌發表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研究員張燕生文章表示,在這個全球規則變局中,中國面臨嚴峻挑戰:未來是做一個全球負責任大國還是做一個被邊緣化大國;是否敢於應對高標準規則、高標準投資和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新挑戰;是否有能力贏得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權、重大規則的參與制定權、責任擔當和逆周期調節能力的開放大國地位。如何“亮劍”? 要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 文章稱,關於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可以把它定義為三個驅動:開放驅動,即世界各國之間的關稅、非關稅措施、服務業市場准入、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措施,都在向更加開放的方向調整和轉變,從而出現有利於各國企業積極參與國際交換、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趨勢;市場化驅動,即市場規則和市場競爭規律正在成為支配全球資源配置格局的決定性力量,從而不斷改善全球經濟福利,吸引更多國家和地區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創新驅動,即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高端人才集聚正在全球範圍內擴散並產生重大推動作用,致使新興經濟體積極參與其中獲得明顯的後發比較優勢。但同時,這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中國發展正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其外部環境的特征之一就是經濟全球化。另一方面,這個時期又是一個全球重大政治軍事經濟矛盾和風險的凸現期,全球銀行和貨幣危機高發期,最容易引發內部矛盾和外部動蕩叠加效應的風險期。 關於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階段,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1990年到2001年是第一個階段,這是大家普遍享受到全球化紅利的發展階段。美國GDP占全球的比重從1990年的26.1%上升到2001年的32%,而且是持續上升。中國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所達到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是改革開放30多年間來最高的。2001年到2008年是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美國GDP占全球的比重達到了頂點,2001年達到32%,但以後出現了一路下滑的跌勢,到2008年下降到23.3%。同期,中國經濟出現了10%以上的飛躍增長,並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2001年作為一個重要時間拐點,主要是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9•11”事件的爆發,代表著文明衝突加劇和恐怖主義抬頭;二是互聯網泡沫破滅,代表著美國新經濟繁榮周期的結束;三是中國加入WTO,標誌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第三個階段就是在這場危機發生以後,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上。美國GDP占世界的比重繼續下跌,美日歐主要發達國家先後陷入危機,而新興經濟體經濟前景依然看好,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把自身問題歸結為全球化失控和中國搭便車,使美國沒有獲得其早先預期的全球化紅利。為改變全球化失控和中國不公平競爭問題,美國主導了這一輪全球規則變局。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