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韓國“歲月號”沉船慘劇是如何發生的 | |
http://www.CRNTT.com 2014-04-21 10:04:09 |
4. 觸礁? “我們聽到了一聲巨大的聲響。”獲救的學生心有餘悸。從目前媒體報道的信息來看,這聲巨響應該不是“歲月號”的動力系統發生了爆炸,而是它觸碰到了海底暗礁。 之前我們提到,“歲月號”是一艘滾裝船,其重心高,導致穩性低,再加上下部的貨艙支撐裝置少:沒有橫艙壁,少支柱等,導致強度低,進而使得“歲月號”的抗沉性不好。在有外部力量的撞擊時,“歲月號”就非常容易發生傾覆:同等外力下,重心高的“歲月號”傾角會更大,也更易於傾覆。 現在很多運輸工具或系統把保證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船舶設計也如此。一般來說,船舶底部艙壁都是雙層結構,除了可以有效保護船艙在一般性外力撞擊下不破損之外,還有防止船舶內部各種機械油污外洩,進而達到環保的目的。但“歲月號”從發生那一聲巨響後,很快,船身的傾角就非常大,如下圖: 並且在數個小時後,船身徹底傾覆。 從可能的撞擊暗礁發生歪傾,到傾覆90度角,及徹底傾覆,所費不過數小時,這表明:首先,“歲月號”的穩性不是一般的差;其次,“歲月號”船底雙層艙壁結構設計失去了應有的保護作用,導致其抗沉性極差,最終發生了如此巨大的悲劇! 5. 事後處理罔顧人倫? 韓國媒體報道,“歲月號”出事後,在船身已經發生嚴重傾斜的時候,“歲月號”上的廣播系統傳出了讓“大家不要動,原地待命”的指令,使船艙內部各單元的乘客喪失了最為寶貴的疏散逃生時間;隨著船舶內部進水量越來越大,又進一步加劇了船舶的歪傾速度,船舶的電力系統全面停止工作,內部漆黑一片,應有的應急通道指示燈也未能正常工作,加之乘客對船舶內部複雜的布局和結構完全不熟悉,導致大部分乘客被翻過來的“歲月號”倒扣入海水下! 尤其惡劣的是,“歲月號”船長和船員利用對“歲月號”較為熟悉的便利條件,“搶先”使用了救生艇/救生筏,首先讓自己脫離了危險!根據國際海事組織的各類安全公約,如《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國際安全管理規則》(ISM)等的強制規定,遇到海難、海險時,船長、船員需採取有效的應對策略,以保護乘客的生命為首要前提,要安排船員協助乘客逃生。換句話說,救生艇、救生筏的優先使用權是乘客,不是船員;船員讓乘客使用救生艇、救生筏,不是美德,是義務和責任! 6. 人禍?! 從目前掌握的材料來看,“歲月號”悲劇的根源難逃人禍因素。 應該說,韓國的造船力量是相對較為強大的:其年造船噸位居世界第一.但這並不意味著其技術力量也是第一,這可以從它的先進軍艦基本靠進口(主要買自美國)可以看出來。 韓國是一個三面環海背靠山的國家,客觀條件上決定了不利於發展農業,而優先發展漁業和航運業;同時,由於其國家政策受美國主導,在美國已成夕陽工業的船舶製造業的很多技術就自然被韓國承接,這是造成韓國造船業繁榮的重要原因之一。(小貼士:觀察者網之前也有文章揭示韓國造船業發達的其他歷史原因) 然而,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內裡的弱點:比如,據韓國海難救助專家說:出現事故的時候,46個救生船應該像安全氣囊一樣自動蹦出,然而這個功能完全沒有啟動。憑借韓國引以為傲的造船業竟然在三個小時內對救援工作束手無策,錯過了絕佳救援良機,而若把“歲月號”打撈上來的話,需要耗時數月!表面的繁榮不應該讓我們忘記背後一樁樁不忍卒睹的慘劇,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韓國當代史上的一些列沉船事件,或許對我們思考這次悲劇有所啟發。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