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政治文化的協議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4-11-07 13:36:41  


 、
  原因之二,是缺乏國內政治談判的機制和傳統,不善於談判解決政治問題,也很少有這方面的研究探討,反倒覺得談判就是服軟、認輸、退縮的表現。不太會妥協,覺得妥協失裡子也丟面子。典型的例子是中國古代的“三國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方都試圖統一國家,但從未嘗試過協商聯合統一的途徑,卻總是算計著如何最終消滅對手,自己一家獨大。偶爾有相互聯合的“蜜月”,也是大敵當前情況下的權宜之計。總之,“三國時期”各種折騰的動靜不小,但對中國的政治文化水準和人民福祉,卻鮮有提升或推動作用。

  現代政治潮流,尤其是國內政治的趨勢,應反映和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意志及利益。要實現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須採取平等協商,對話或談判的手段。沒有哪一方一貫正確,只有各方相互磨合協商,甚至辯論爭吵,才可能得出對國家民族最有利的結果。在現代化政治局面裡,相互妥協讓步是常態,並不存在某個單方受損失丟面子的問題。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缺乏政治平等對話、協商和談判的規範框架,或稱準則參照系。也就是有關對話各方,缺乏對對方底線的了解把握,譬如一旦自己讓步了,對方是否會得寸進尺,是否不知適可而止?這往往導致相互嚴重猜疑或不信任,政治協商和談判最後流產失敗。

  現代國家,一般是靠根本大法——憲法,來作為規範黨派、團體、成員與公民政治行為的準則。即所有政治派別與個人,都只能在憲法的框架下活動,不得逾越、凌駕或犯規。如此一來,當遭遇不同政見的交鋒、對話和談判時,各方至少知道有憲法守護底線和規則。

  譬如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為什麼連任兩屆後,堅辭公職,退休還鄉?他個人的美德、遠見和襟懷當然前無古人,但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的身後,有美國憲法的堅強守護,不會出現爭權奪利的亂象。

  21世紀的中國,為走出政治文化的協議困局,當從改革突破有關傳統瓶頸和障礙做起。

  作者是在美國的國際文化戰略研究和咨詢專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