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高鐵輸入兩連敗原因

http://www.CRNTT.com   2015-02-12 11:44:23  


 
  這一路線在非洲及部分南美國家取得巨大成功,其優勢在於能夠高效獲取行政資源的支持與保護,其弊端在於缺乏與民眾和媒體的溝通接觸。面對墨西哥發達的媒體輿論和強勢的選民政治,這一傳統路線就遭遇到空前的阻力。特別是在“伊瓜拉事件”持續發酵的背景下,投標競爭者與公眾知情權的雙向缺失,極易造成對立的輿論導向以及受此煽動的民間質疑情緒。

  剛剛發生的二次擱淺,則暴露出中方企業把握國際投資環境的短板與不足。較之國內投資,國際投資的環境相對陌生,影響因素亦更為複雜,國際政治風險、金融風險、經營風險以及技術創新風險等相互迭加,往往導致投資項目的實際收益與預期值之間的存在巨大差距。

  早在2013年,泰國的政局動蕩以及經濟的衰退,就導致其與中國初步達成的“高鐵換大米”計劃難以為繼。從國家利益海外拓展的視角來看,在當前中國缺乏保護海外投資的專門機構和相應力量的形勢下,對於國際投資環境評估的“毫厘之謬”,也可能造成投資受益上的“千里之差”,中國高鐵輸出對於墨西哥投資環境的錯估,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除卻投資模式和投資環境的影響,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即墨西哥政府決策層對於中國高鐵輸出的警惕。墨西哥前駐華大使瓜哈爾多在推特上發表網文:“總統訪華前取消中國合同傳遞出強烈的信號:我們不是向中國求恩惠。”這一言論耐人尋味,從歷史上看,在他國領土上修築鐵路,往往帶有濃厚的殖民主義色彩。比如,20世紀初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在中國的教科書中,被認為列強的鐵路修到哪裡,勢力範圍就拓展到哪裡。

  而在二戰之後,歐美發達國家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技術援助,也往往附帶有苛刻的政治、經濟要求。今天,中國以低廉的價格獲取高鐵的修築權,由此可能引發所謂的“中國高鐵威脅論”:即修築高鐵是否意味著中國的經濟滲透?一旦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達到“危險”的水平,是否會造成政治上的被動局面?這可能成為左右墨西哥政府高鐵決策的關鍵因素。

  中國高鐵優勢與海外輸出困境之間的反差,說明技術成熟度與需求牽引並非決定技術轉移的全部因素。技術社會學的理論認為,技術的生長是一個社會建構的過程,民族文化、社會心理、政黨和民眾意願等主觀因素,同樣是影響其發展的關鍵因素。

  有鑒於此,中國高鐵的技術輸出,既要有需求的對接,也要有文化和心理的對接,必須正視不同社會文化的差異性,全面了解所在國家的歷史傳統、制度安排、媒體輿論、消費傾向乃至風俗習慣,從而制定靈活的戰略。比如,在“汽車”文化高度發達的歐美社會,乘坐高鐵意味著對自由出行的弱化,因此,實現高鐵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無縫鏈接,提供可替代自駕行的一站式公共交通服務,就可能成為中國高鐵輸出歐美的必由之路。 

  原標題:中國高鐵輸入兩連敗根源:依賴執政政府“上層路線” 作者:張煌  2015-02-12 07:15:41 來源: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