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的投資是“洪水猛獸”還是“增長利器” | |
http://www.CRNTT.com 2015-04-18 08:38:26 |
4月13日,世界銀行發布《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將同比增長7.1%。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新華社記者樊曦述評文章表示,在中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情況下,穩投資與擴消費成為穩增長的兩大重點。從投資來看,去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推出7個重大工程包,涉及數百個項目。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將推動以鐵路投資和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兩個8000億”為代表的基礎設施投資。 如此大規模的投資會否變成“強刺激”的“洪水猛獸”?對此,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中國強調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進出口,重點在於更好地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在需要投資的領域加強投資理所當然,不存在強刺激,關鍵是解決投資效率,實現精准投資。 根據測算,近年來中國投資增速和GDP增速之間的關聯度約是2.6:1。這意味著,經濟增速要達到7%左右,投資增速應該保持在18.5%左右。 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不能把投資看作“洪水猛獸”——在外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中國今後必須靠內需來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投資也是內需的一部分。 國務院研究室主任寧吉喆也認為,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的一大目標是補短板,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以公共服務為例,投資多了肯定比少了好。 文章提出,投資多少不是最關鍵的問題,重點在於投資的質量,能不能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傳統投資方式已無法滿足經濟新常態的需要,特別是單純依靠大規模投入和房地產的投資難以為繼。今後,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將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中國正不斷著力調整投資結構。7個重大工程包中不僅有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的“補短板”,還有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等新產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文章指出,補短板、調結構,解決的是“投什麼”的問題。要確保投資有效益,還得解決“誰來投”的問題,讓各類經濟主體都有參與的活力。 3月底,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營的實施意見》,明確要以改革的辦法,解決社會資本“進不來”、“不願進”和“不可持續”的問題,提出只要是社會資本,願意投入的重大水利工程,原則上應優先考慮由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運營。 徐紹史表示,今年發改委掌握的中央預算內投資4776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不到1%。在用好預算內投資的同時,要撬動社會和民間投資,創新投融資的體制機制,解決“誰來投”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要讓投資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更深層次的體制改革,更好地激發社會資本的活力。 文章最後說,改革的著力點必須是要確保制度的嚴明性和政策的連續性,不能在經濟下行之時才想到社會資本;同時要降低民企門檻,釐清政府和市場的界限,改變政府部門的管理方式和作風,給予社會資本更大的尊重和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