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用健康文化在農村擠走“脫衣舞”

http://www.CRNTT.com   2015-04-24 09:29:12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文化部23日通報了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2·15淫穢表演案”和江蘇沭陽“2·27淫穢表演案”,並表示將採取相關措施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監管。

  一段時間以來,“脫衣舞”等違法演出在農村地區時有發生,這類違法經營行為擾亂了農村文化市場經營秩序,敗壞了社會風氣。筆者長期在全國農村調研,早在十年前就在某些農村地區親眼見過“喪事上跳脫衣舞”現象,這在很多地區甚至成為一種“新風俗”。

  這種惡俗現象的出現有非常複雜的原因。一方面,農村地區“脫衣舞”等表演形式,明顯受到城市消費主義的影響。消費主義文化的特征是它受市場支配,講究感官刺激,並不注重文化內涵。據一些文化學者的研究,一些發達地區在經濟起飛時期也有類似的農村文化現象,如上世紀80年代的台灣農村流行“大篷車”。最近十多年來,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大量農村人口流向城市,這為城市消費主義文化的入侵提供了機會。另一方面,農村已經發生異化的倫理秩序也促成了低俗文化的傳播。很多農村地區呈現出原子化特征,社會交往因缺乏地方性規範而失序,人們陷於惡性的面子競爭之中。在婚喪嫁娶等儀式性場合進行淫穢表演,僅僅是為顯示主家有“面子”,卻失去了禮儀的莊重性。

  簡言之,因中國農村正處於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原有的文化網絡已無法維持農村秩序。破壞性農村文化的滋生幾乎是全方位的,如一些農村地區老年人自殺率不斷攀升,農村邪教迅速傳播。從戰略上看,我國農村和發達國家農村有很大區別。發達國家讓農村基本成為了城市生活的組成部分,農村的經濟、文化各方面基本上都融入了城市,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農村文化。而我國的農村很大、農村人口也多,很有特殊性。

  由於農村是現代化的穩定器和蓄水池,農村文化是保持農村活力的前提,面對當前農村滋生出的“怪現象”,農村文化建設亟需新思路。

  首先,農村文化建設不能僅僅依靠“文化下鄉”去完成,還應充分調動農民自己的主動性,創造屬於當代農民的文化形態。現如今農村人的物質生活改善很大,農民的思想和精神也更開化。相對於以前封閉的狀態,現在農民應該更能接受建設性文化的引導,也更具備創造有主體性的文化的條件。無論城市中的文化人,還是農民,在物質生活提高之後,他們也都會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並且希望借此獲得承認和尊敬。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