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攻防轉換”

http://www.CRNTT.com   2015-11-16 08:08:16  


  中評社北京11月16日電/近日公布的10月份CPI、工業增加值均不及市場預期,對此,應當跳出短期經濟現象,更加關注宏觀政策的結構性調整。概括地說,2014年至2015年貨幣政策為“攻方”(連續降准、降息),而財政政策為“守方”(地方債務約束、基建投資下滑)。但是,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從10月份的投資、消費數據中,已經出現了“寬貨幣”轉向“寬財政”的苗頭。

  證券日報發表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文章稱,回想一下,2015年是貨幣政策“唱主角”——五次降准、五次降息,貨幣市場利率維持2011年以來最低水平。從名義利率來講,央行採用了“寬貨幣”,但是從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來看,央行維持了“穩健的貨幣政策”。2015年的連續降准、降息僅僅是完全對衝掉了CPI的下降而已,並未導致實際貸款利率和實際債券收益率偏離合理水平。

  而財政政策方面,基建投資增速持續低迷,財稅體制改革遲遲不見動作。回顧2008年以來的經濟反彈,其實每一次都是財政政策起了作用。第一次是2008年底開始的“四萬億”,通過40%以上的基建投資增速拉動經濟整體回暖,第二次是2012年下半年,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拉動經濟反彈。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現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口號喊了一年,卻並沒有什麼實際動作?

  文章認為,財政政策相比貨幣政策,具有不可逆性和強刺激性的特點,一旦刺激政策出台將難以收回,且對經濟刺激作用明顯,因此財政政策的出台需要慎之又慎。舉例而言,稅制改革是長期行為,每次稅制改革都是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討論,難以在短期內形成可以落地的方案。再比如,2008年底的“四萬億元”匆匆上馬,儘管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導致了短期的刺激過度和長期的產能過剩,而這些影響經歷數年都無法消除,這為之後的財政刺激敲響了警鐘。

  因此,財政政策方面並非無計可施,而是要提防刺激過猛。在經濟仍處於合理區間的情況下,能不用財政政策就不用財政政策。不過,2014年三季度GDP跌破7%,經濟下行壓力重新增加,財政政策不得不變的“積極”。而且,“積極的財政政策”已經出現苗頭:

  第一,10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大幅回升至11%,創一年以來最高值。需要注意,去年9月份、10月份、11月份到位資金增速分別為8%、11%、3%,在去年高基數的情況下,仍然高增速,表明資金緊張問題得到了大幅緩解。從具體來源看,主要貢獻來自於國家預算內資金、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而貸款資金增速為負,充分表明財政資金可能已經發力。

  第二,10月份汽車銷量大幅回升,為2014年3月份以來次高值,主要與汽車購置稅減半有關,這同樣是財政政策的範疇。我們首先來計算一下購置稅減半究竟能降低多少購車成本。購置稅=購車款/(1+17%)×購置稅率,此前購置稅率為10%,現在改為5%,由此不難算出,購置稅減半政策使得實際購車成本大約降低了4%。以10萬元汽車為例,購置稅降低4300元。汽車購置稅是一個試點,充分表明了減稅政策的有效性。

  第三,地方置換債和金融專項債等融資規模擴大,3%赤字率紅線可能調整。據彭博10月份報道,年內專項金融債規模增加一倍至6000億元;據彭博11月11日報道,今年地方債置換額度將從3.2萬億元增至3.8萬億元——4萬億元。其中,專項金融債為增量,屬於直接寬財政措施,地方債置換儘管是存量置換,但實際上有助於改善地方政府融資難和貴的局面,屬於間接寬財政措施。此外,近日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3%的赤字率紅線和60%的負債率紅線需要反思,筆者認為“寬財政”空間可能進一步打開。

  文章最後說,財政政策由於具有不可逆性和強刺激性,因此財政政策的出台是非常慎重的,導致“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低於市場預期。但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時,財政政策可能開始“唱主角”,到位資金大幅增加、汽車購置稅減半、政府債務擴大等均是財政發力的跡象,經濟企穩回升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