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 |
智庫雜誌:民共兩黨關係的進化存在可能 | |
http://www.CRNTT.com 2015-11-22 00:04:46 |
注釋 ①所謂兩黨共有文化,指兩黨進入交互施動機制之後,形塑的各層次的共有觀念和知識的集合。而文化結構則以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等系統化的結構化的觀念形態為典型。 ②溫特提出霍布斯、洛克和康得三種無政府文化結構,以此分析國際關係中行為體的互動行為。霍布斯文化,指行為體之間在各領域均保持敵對性關係,而在洛克文化狀態中,行為體之間已承認一定的契約規範,預設或承認對方的生存權、發展權,並開展一定的合作,但在核心價值和安全觀上依然保持敵對意識並保有一定的懲罰或防禦性力量。 ③筆者曾以“兩岸群際互動思維”系統闡釋兩岸群際互動過程中的群際主導性文化結構和群際次級文化。參見王貞威:《家人:兩岸關係新文化結構探析》,《台灣研究集刊》,2014年第3期;《兩岸建構性關係中的知識與文化研究:以“施動者—結構”機制為視角的分析》,《台灣研究集刊》,2015年第1期。 ④朱立群、聶文娟:《從結構—施動者角度看實踐施動:兼論中國參與國際體系的能動性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2013年第2期。作者在該文中提出施動者具有主體性、位置性和策略性三個人格屬性。 ⑤1986年,民進黨成立時通過的黨綱。http://www.dpp.org.tw/upload/history/20100604120114_link.pdf ⑥徐博東:《透析台灣民進黨》,北京:台海出版社,2003年,第1頁。 ⑦引自大陸民進黨研究權威徐博東《論民進黨的質變》一文,收錄於徐博東:《透析台灣民進黨》,北京:台海出版社,2003年,第41頁。 ⑧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三十週年座談會上就明確表示:“對於那些曾經主張過、從事過、追隨過‘台獨’的人,我們也熱誠歡迎他們回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上來。” ⑨亞歷山大.溫特 秦亞青譯:《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69、270頁。 ⑩金源坤:《台灣意識的政治化與社會分裂》,《兩岸關係》,2006年第4期。 ⑪陳孔立:《“台灣人”群體對中國大陸的刻板印象》,《台灣研究集刊》,2012年第3期。 ⑫陳孔立:《“台灣人”群體對中國大陸的刻板印象》,《台灣研究集刊》,2012年第3期。 ⑬王昆義:《民進黨對“不獨”的改造之路》,《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1-1。 ⑭劉國深:《民進黨的環境適應力》,《美麗島電子報》,2010-5-10。 http://210.34.17.188/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96&Itemid=77 ⑮民進黨:綠智庫登錄,積極自信與對岸交流(EB/01)香港中評社。 http://www.crntt.com/doc/1029/7/1/0/102971043.html ⑯兩岸諸多權威學者均認為,民進黨如果“凍獨”,對民共兩黨關係改善有實質性幫助,將是開展兩黨黨際交往的重要契機。如學者陳先才發表專文《凍結“台獨黨綱”是民共互動正能量》論述凍結“台獨黨綱”的對民共互動的重要意義。劉國深教授在《試析兩岸三黨和解的政治基礎》一文中也曾提出,如果民進黨能公開宣示遵守載有“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領土”的“中華民國憲法”,相信“共民對話”的政治基礎就可以確立起來。 ⑰陳松山,民進黨新變局將是民共交流新契機(EB/01)台海網,2014-2-18。 http://www.taihainet.com/news/twnews/twmzmj/2014-01-16/1196732.html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