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蔡方舟語中評:透視香港“本土意識”發展 | |
http://www.CRNTT.com 2016-03-16 00:09:57 |
中評社:在香港目前的情勢之下,本土意識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或者說它有沒有可能朝好的方向發展,你怎麼去判斷它未來在香港的發展?比如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經提到,本土意識可以變成正面的建設力量。 蔡方舟:本土意識本身,我覺得是一個中性的東西,因為它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有地區本身的特殊性,這很正常。 為什麼本土意識在香港會成為話題?是因為特定的政治勢力,需要它來塑造自己的一個政治說法,由此成為了政治理論的工具,所以本土意識成為了一個問題。 我認為中央或內地很多媒體所批評的部分,是被政治勢力利用的部分。我不覺得客觀上本土意識的這些內容是錯誤的,或者說你愛自己的土地、愛自己的文化是錯誤的,並不是這樣。而是說某一些組織或者某一些政治勢力,出於自身的政治考量,利用了本土意識這個概念,這一點才是目前爭執的部分。 所以如果要說本土意識本身是好的還是壞的,我會覺得這是一個中性的東西。但是不是本土意識就必然導致港獨,或者必然導致香港跟內地的摩擦和對抗,這個我覺得是被有政治意圖的人有意引導而產生的。 現在存在一個典型的架構,就是香港民主派有不同的理論架構。 第一個就是傳統泛民的“和平回歸論”,就是先有“民主中國”,然後有“民主香港”。能夠促進中國的民主化,最終達成香港的民主化,這是傳統泛民的一套理論。 第二個就是相對激進的派別,其中分很多種,例如陳雲(香港學者,著有《香港城邦論》——記者註)為首的“城邦派”、“香港人優先”(組織名稱,該組織主張香港獨立和“回歸英國”——記者註)為首的“歸英派”、港大學生為首的“獨立派”或稱為“港獨派”。 在後一種相對激進的派別當中,部分的主張是希望香港通過“回歸英國”,然後再用立憲的方式自己獨立出來,就是所謂的“自主”。這一種跟上一種傳統泛民之間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傳統泛民認為中國的政權是可變化的,但是會長期存在,這是傳統泛民的理論前提。 後一種激進的分離主義,則基於“中國崩潰論”,認為中國的政權是完全會出問題的,所以才覺得香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走到傳統泛民的那一套理論假設裡面。 所以說,這兩者本身的理論前提是完全不同的。而香港本土意識的發展,也是建基於香港跟內地的關係,包括內地自身的情況。本土意識能不能變成港獨意識,最終還是跟香港與內地的互動,就是說香港怎麼樣去認識內地未來的走向,或者說上述的哪一種理論派別能更有效號召民眾,以及最終還是要跟不同理論派別預期的中國會怎麼樣發展,有直接的關係。 這完全是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是兩個故事版本。哪個故事版本的影響力更大,哪一方講故事講得更好,有更多的理論去支撐,有更多的論據去支撐,那這一方就會佔上風。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