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允許金融機構有序破產是大勢所趨

http://www.CRNTT.com   2016-06-14 07:34:40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2016年陸家嘴論壇於6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挑戰與金融變革。在會上,央行張濤副行長強調對於經營出現風險、經營出現失敗的金融機構,要建立有序的處置和退出框架,允許金融機構有序破產。

  中國網刊登財經評論人莫開偉文章稱,張濤副行長強調金融業有序破產,至少透露四方面信息:一是金融機構有序破產即將付諸實施,金融業再也無法躺在政府“保險箱”裡永無破產之虞;二是金融機構有序破產是金融業生態循環的現實需要,再也無需遮遮掩掩或三緘其口;三是金融機構不要再抱有任何幻想,要把防範風險、避免破產放在經營管理首位;四是金融業破產是一種正常經濟現象,社會各界及民眾應以客觀理性態度面對。

  應該看到,張副行長強調金融業有序破產並非標新立異,早在2007年中國頒布新《企業破產法》時,就將金融機構納入其統一適用範圍;且成立於1956年的河北肅寧縣尚村信用社已於2012年3月正式進入破產程序,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但由於中國金融業長期由政府信用“兜底”現實,破產客觀環境不成熟及相應制度建設滯後,金融業破產一直懸而未決;加上《企業破產法》有關規定過於原則化,缺乏可操作性,也遠遠滿足不了金融業破產實踐的需要,需構建金融機構破產新法律框架體系。因而,在中國允許金融業破產既是客觀經濟運行的需要,也是構建金融業運行生態的需要,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的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文章分析,如果金融業有序破產一拖再拖,會帶來很多不良後果:首先,金融業再不實施有序破產,從金融機構上看,無法確保“優生優育”,會使整體金融業陷入“大而不倒、僵而不死”的惡性膨脹怪圈,這不是一個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所需要的。因為,中國目前在金融業准入門檻上大大降低,難免讓一些存在經營問題的金融機構“混跡”其中,只有通過有序破產,才能實現金融業優勝劣汰,將一些經營長期扭虧無望、潛在風險較大的金融企業實現“安樂死”,才能將有限的金融牌照停出來再讓位給湧入的新型金融業態如互聯網金融,給中國金融機構以新的、不斷試錯和糾正的機會,使金融業永遠有新鮮血液注入,實現金融機構豐富多彩,保持長久活力,也不斷創新出適應社會不同層次不斷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否則,金融業就會成為“一潭死水”,無法健康發展,並最終淪落為經濟發展的桎梏。

  其次,把金融業再放在經營“保險箱”裡,從發展趨勢上看,會誘發金融道德風險,也會使民眾產生金融業有政府充當最後保證人的錯覺,盲目參與各類金融活動。因為儘管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地方股份制中小商業銀行陸續實現了上市,在經營上向現代商業銀行邁進了一大步,但很多地方依然殘留著政府“烙穎,政府事實上也會對銀行破產承擔很多“無形”責任;尤其還有大量農村中邢作金融機構更面臨著較大經營風險,政府更難徹底擺脫風險幹系。正是由於金融業不破產,一些銀行機構在信貸上片面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產業項目,加劇了產能過剩和產業經濟結構畸形發展,也釀造了今天金融業潛在的巨大風險。因此,允許金融業有序破產,符合中國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制度設計目標,維護整體金融穩定而不是保護業內每一個機構都不失敗、都不出任何風險,讓該重組的重組,該倒閉的倒閉,極大增強市場紀律約束。

  再次,金融業有序破產再無限拖延,從社會經濟發展上看,對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重點任務都將帶來不利影響,而且推進國企改革、淘汰僵屍企業都會淪落為一句空話。因為,不破產的銀行總會在經營上以利潤取代風險,以追逐政府主導產業項目和國有企業為最大目標,無法改變中國金融資源“惰性流向”,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局面無法改觀,“雙創”經濟戰略會陷入十分艱難境地。

  最後,金融業再不實施適時有序破產,無法倒逼金融業經營轉型,金融業會永遠躺在安樂窩而樂不思蜀。目前金融業服務效率、服務產品、服務方式等方面雖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仍存在很多短缺和不足領域,社會各界彼多微詞,其原因在於缺乏充分市場競爭,不實施有序破產無法倒逼金融機構提高金融競爭力、改善服務效率和創新服務方式,使金融業始終處於強勢地位和壓倒絕對的話語權。由此,需加大鼓勵金融競爭和創新力度,建立開放性的金融體系,這一要都離不開金融業有序存破產環境。只有通過有序破產實現競爭,實現多層次、多元化金融服務,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的信貸需求,才能克服市場失靈、擴大金融服務的有效供給和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同時,也應看到,目前金融業有序破產客觀經濟環境業已生成,相關配套機制也已基本具備。從經濟上看,中央政府確定的供給側改革及去產能指導思想,會加速中國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和淘汰僵屍企業力度,這樣為金融業尤其銀行調整信貸經營方向、重新確定金融資金分配格局創造了倒逼原動力,一部分深陷產能過剩泥潭和政府融資項目危機的金融機構破產在所難免,也符合客觀經濟運行規律,從而打破了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史上的“經濟不死、銀行不倒”的固有金融慣性,讓金融機構有序破產廣為社會所接受,成為“順產兒”。從金融制度上看,中國已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存款利率也即將全面放開;且2015年3月31日國務院公布的《存款保險條例》)已於201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可使99.7%存款人全額賠付;同時,相關銀行破產法規建設已被提上議事日程,且有《企業破產法》為藍本,不久將來一部完善的《金融業破產法》將擺上案頭。這不僅為金融業破產起到實質推動作用,也會大大減少金融業破產帶來的社會震蕩,能有效消除社會各界對金融業有序破產產生的種種擔憂,更會掃清金融業破產道路上的重重障礙。

  文章指出,為更好地促進中國金融業有序破產局面到來,下一步必須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的制度設計,包括存款保險制度、征信體系建設、金融機構市場處置與退出機制等等。為金融產品的創新、技術的創新和市場充分競爭提供一個完整的制度環境,從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也更加迎來中國金融業發展生態化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