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尹茂祥:台灣年輕世代 政治認同現狀與特點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00:02:52  


 
  一是互信尊重,包容多元。特殊的社會環境及兩岸實力的差距,造成了台灣青年在兩岸交流中較為敏感、自尊的性格,對此我們應給於理解和尊重,在交流中多考慮台灣青年的想法和感受,多傾聽其聲音,並根據交流對象的性別、年齡、區域、風俗、習慣、愛好等制定適宜的交流方案,力爭在交流中建立起平等、尊重、包容、互信的友好氛圍。

  二是豐富青年交流內容,優化青年交流模式。青年交流工作與社會大眾的交流工作應有所區別。針對青年人開放、自由、活躍的特點,兩岸青年交流工作應不斷創新方式方法,結合青年人關注的熱點、興趣點開展喜聞樂見、別開生面的交流活動,增加雙方互動和思考的環節。比如在交流形式上,可將參觀、考察、求學、就業、結婚、生活等相結合;在交流對象上,可將一般青年人士與專業團體相結合;在交流平台上,可將社會交流、企業交流與學術交流相結合等。近年來出現的“兩岸青年好書交換活動”、“兩岸青年微電影大賽”等活動就是不錯的嘗試。

  三是培植歷史記憶和集體記憶。認同與記憶密不可分,認同“保持了時間和空間關係的動態一致性,它在個體認同那裡表現為記憶”。⑮因此,在認同的建構中,我們決不可忽視記憶的作用。“集體記憶在一個集體,特別是民族集體,回溯性的身份認同中起到了持久的作用”。⑯兩岸間本應有很多共同的歷史記憶和集體記憶,但由於長期隔絕,兩岸民眾對於歷史事實的認知是不一致的,很多地方是存在矛盾的。如很多台灣青年對於大陸1949年之前的歷史很熟悉,但對於1949年之後的歷史,尤其對於大陸的發展變化、兩岸關係的來龍去脈並不瞭解。兩岸雙方的歷史記憶沒有重疊,集體記憶又沒有形成,這是很多台灣青年難以認同大陸的重要原因。因此,兩岸青年交流工作要重視對雙方歷史記憶的補全和集體記憶的建構。舉例來說,兩岸共同的抗戰史觀、兩岸共圓中國夢、兩岸攜手話公益、兩岸共同應對國際競爭等觀念一旦被兩岸青年認知並接受,必將極大加深雙方命運共同體觀念。

  四是善用網絡、多媒體平台。網絡和數據終端的普及應用讓溝通更加高效快捷,兩岸青年交流工作應善用這一平台,創造便利條件讓雙方通過微博、微信、line、Facebook、QQ等工具學習和交流,同時將大陸的相關政策、發展變化等信息正面傳遞給台灣民眾。筆者通過微信加入了“兩岸青年觀點論壇群”,成員近千人,兩岸青年學者在群裡各抒己見,共享資源,加深了瞭解,增進了感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