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華府觀察:世界之大難容中美龍鷹之爭?

http://www.CRNTT.com   2016-09-04 00:27:46  


中美競爭如龍鷹爭鬥,貌似可怕,其實各自有施展的天地 網絡相
  中評社華盛頓9月3日電(記者 余東暉)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樣,9月4日開始在杭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是中國在國際舞台又一次“閃耀登場”的時刻。美國總統奧巴馬到杭州給中國捧場之後,馬上要去老撾參加東亞峰會和美國-東盟峰會,又被視為美國宣示在亞太領導力的重要機會。奧巴馬最後一次亞洲行,被許多人賦予了美中在世界舞台爭奪影響力的意涵。

                 中國借G20展示領導之風

  在美國媒體上,經常有人以龍與鷹的纏鬥,來比喻復興大國中國與老牌帝國美國的競爭。漫畫上,龍鷹張牙舞爪,怒目相對,似乎中美真是這樣針鋒相對,勢不兩立。這種渲染顯然誇大了美中關係的競爭性,現實中的美中關係比之要複雜得多,其中當然既有愈演愈烈的戰略競爭,也有與冷戰時期美蘇對抗完全不同的務實合作。

  以即將舉行的杭州G20峰會為例,G20峰會本是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倡導建立的協調世界主要經濟體金融和經濟政策的平台。中國重視這個平台,既因為G20比G7來得更多元、更具代表性,旨在協同經濟政策,而非意在締結政治同盟,也說明中國不僅無意顛覆現行國際體系,相反樂於通過參與現行體系,引導國際經濟秩序和規則。由是不難理解中國為何如此重視此次G20峰會,而且試圖以東道國身份來主導G20議題。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李成指出,G20比G7更具代表性,作為G7之外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有熱情提升這個論壇的地位是可以理解的。中國舉辦G20峰會是中國展示它在國際舞台有號召力,其參與對解決全球挑戰至關重要的重大機會。中國運用北京奧運一絲不苟的方式,對G20進行細致全面的準備,但組織一個群賢畢至的G20峰會僅僅是個開端,中國能否動員集體行動,使峰會達成有意義的成果,才是衡量中國對全球治理有力貢獻的最終衡量標準。

  因此李成認為,中國將“發展”作為此次G20峰會優先議程,如果能夠成功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特別是基礎設施的投資,將是中國一個巨大的勝利。這將展示中國主導支持長期戰略計劃的能力,設定G20今後15年的發展方向,確保中國在掌舵者中擁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李成認為,中國領導人要考慮為了促成一個富有成效的杭州G20峰會,願意承受什麼短期成本而做出讓步,比如在削減鋼鐵產能方面。這樣做有利於中國成為全球治理架構的中心,收獲長期的重大利益。

  毫無疑問,美國也會有其G20的優先目標和重大關切,包括希望中國推進經濟再平衡,擴大市場開放,改革國有企業等等。本來這就是一個利益博弈的過程,誰都希望通過設定議程,推動有利於自身利益目標的實現。但奧巴馬出席G20峰會,本身就顯示了對中國作為東道主在全球經濟舞台發揮更大影響力的認可與尊重,而且參加峰會是在“習奧會”之後,美方不至於在G20峰會的議程上與中方較勁,也不會在與中國有分歧的問題上大做文章。

  美國多年來的對華接觸,促使中國融入世界現行體系的戰略主要體現在經濟方面,這包括將中國納入世貿組織,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增加中國的投票權,尊重中國在G20中擴大影響力等。不過美國對中國經濟影響力的擴大不是沒有戒心,從美國一開始阻撓西方盟友加入亞投行,到奧巴馬公開宣揚“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就是不能把制定世界經貿規則的權力讓渡給中國都可看出,美國對中國在世界上經濟影響力越來越大,開始影響許多國家的戰略選擇,產生了越來越重的危機感。

                 現行國際安全體系排斥中國

  在杭州G20峰會上,奧巴馬或許不會拿TPP大做文章,但離開中國到了老撾,參加東亞峰會和美國-東盟峰會,TPP肯定是奧巴馬推動的主要議題之一。因為TPP已經成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經濟中心,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被視為事關美國在亞太存在和保持領導力的戰略問題。除了TPP,在老撾,奧巴馬一定會大談亞太秩序與規則,大談強化盟友和夥伴關係,南海爭議和海洋問題自然是繞不開的熱門議題。

  許多中方學者將南海問題被炒熱,與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在時間段上的“巧合”,視為美國借海洋爭端為其圍堵中國的戰略目標服務。美國人自己也說,中國如何處理南海爭端,是中國以什麼樣的方式崛起,想成為什麼樣大國的試金石。美國的中國戰略問題專家史文(Michael Swaine)指出,中國人認為美國介入南海仲裁案的過程,無意間加深了美中之間的戰略敵對,美國和其它國家過份逼迫北京接受南海裁決,幾乎可以確定會嚴重損害區域秩序和中美關係。他希望大國能發揮主要作用,在南海建立更穩定的暫時妥協。

  最近到香港與菲律賓新總統的特使拉莫斯討論改善中菲關係的中國資深外交官傅瑩,最新在美國彭博新聞網發表題為“美中為何而打架”的文章指出,南海能否保持和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中如何互動,尤其是當中國的主權和海洋權益被認為與美國所說的其國家利益有衝突時。關鍵是雙方準確地判斷形勢,闡明利害關係,尋找各自立場能得到理解的合適角度。

  三十多年來,中國試圖融入世界現行經濟體系已被西方接納,但在政治和安全體系上一直被排除在外。傅瑩表示,中國至少在兩個方面被排除在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之外:其一,中國因為有不同的政治體系而被排斥;其二,美國的集體防衛安排不覆蓋中國的安全利益。如果中美希望避免滑進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他們需要產生一種新的更具包容性的“秩序”概念,能夠兼顧大家的利益和關切。

  美國知名“中國通”貝德(Jeffrey Bader)最近分析“習近平如何看世界”時指出,中國對現存世界秩序的看法正在經歷新的階段,中國實力的壯大使之期待國際體系包容轉型的中國;在西方抱怨中國是“免費搭車者”時,中國希望成為國際規則的書寫者與操作者。習領導下的中國仍堅定地嵌入主要的國際體系機制,同時也想塑造國際規則與秩序,更好地為中國的利益服務。

  中國領導人現在常說,太平洋之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的共同發展。近年來幾乎每次中美峰會,兩國元首都要相互“再保證”:美國歡迎和平繁榮的中國崛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中國無意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歡迎美國在亞太地區發揮建設性作用。相信今晚剛舉行的杭州“習奧會”也不例外。

  龍鷹對峙貌似可怕,但世界之大,天地之廣,足夠讓巨龍騰躍、蒼鷹翱翔,只要他們不成心互相敵視,刻意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