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張亞中演講全文:國民黨如何再起?

http://www.CRNTT.com   2016-12-20 00:10:00  


張亞中向與會港台嘉賓敬酒致意(中評社圖片)
  
  2008年,兩岸開始了所謂的大交流的時代,兩岸的經濟關係非常好,也簽署了23項協議。但是有一件事情並沒有處理,就是兩岸之間沒有開啟任何的政治對話。馬英九曾經在2008年競選“總統”的時候,提出要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到了2009年中期以後,已經絕口不提了。到後來即使談到和平協議,一定會加一個條件:一定要在台灣老百姓全體同意之下,才跟北京進行政治對話,這表示就是講了等於沒有講。
 
  國民黨的最主要論述包括什麼?

  我剛才講,國民黨從李登輝開始,它已經開始偏離了國民黨原來的論述。國民黨的最主要論述包括什麼?那就是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的政治論述。
  
  民族主義當然是包括和平、包括兩岸都是中華民族、毫無疑問未來當然要走向統一。李登輝在這個方面已經有了搖擺並開始推動分離主義。在民權主義方面,台灣的黑金政治就是從李登輝開始。民生主義方面,台灣的貧富差距從那個時候開始,越來越大。國民黨從那個時候起,已經開始放棄核心的政治論述了。李登輝當然了解,現在不可能馬上宣布“台獨”,也不可能走向“一邊一國”的路。但是他在走一條文化方面“去中國化”的路。這個政策到了陳水扁的時候,做得非常徹底。
 
  大家都很清楚,從陳水扁開始,所謂的“去中國化”,是逐漸通過教科書的修改,在文化與歷史方面去中國化。在我個人年輕時讀的本國史是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到宋元明清,一直到現在,有時間序列的脈絡。今天台灣的歷史教育已經將原來的本國史切成兩半,一半是台灣史,一個叫中國史。台灣史是從原住民開始,然後談到荷西時期、明鄭、清朝、然後是日據,再然後是“中華民國”,稱之為“當代台灣”。中國史是從堯舜禹湯教到1949年,直接帶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稱之為“當代中國”。“台灣中國,一邊一史”的史觀開始形成,中華民國的歷史被切成兩半,前一半放在中國史,後一半放在台灣史。這就造成現在台灣年輕人對於1949年以前的中國歷史毫不關心。
 
  去中國化的文化教育和政治論述造成一個現象,台灣民意機構所做的民意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完全認同“我是中國人”的比例只有3到4%,或許還有百分之二十多認同“我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更多的是認同“我是台灣人”。此外,今年3月份,根據《聯合報》的調查,接受去中國化教育,台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已經有8成5認同“我是台灣人”,他們認為自己和中國已經沒有關係了。
 
  這代表什麼?也許北京的朋友認為,時間是對北京有利的,因為在經濟方面,台灣對北京越來越依賴,大陸只要掌握經濟方面的主動權,就掌握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論述權。但對於民進黨的來說,他們認為時間是站在他們這邊的,因為隨著台灣不斷的民主選舉,進行“去中國化”的教育,兩岸的文化與身分認同會越來越遠,這代表未來北京如果要統一,將必須承擔更大的成本。北京也將陷入兩難,如果不解決,兩岸認同愈來愈遠,統一愈困難,但是如果使用武力,兩岸人民的情感與認同可能會變得更為敵視與分歧,這絕非中華民族所樂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