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鄭明德剖析民進黨中壯世代脈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8 00:23:22  


 
  陳水扁派系(扁系)、游錫堃派系(游系)、謝長廷派系(謝系)、蘇貞昌派系(蘇系)是第二種私人的侍從團體派系。這些派系,多是2000年“中央”執政後的特殊產物。因擔任“總統”或“行政院長”所帶來的龐大威望與資源,派系面臨新的重組,以個別領導人為核心(即外界通稱的“天王”)的派系逐漸形成。其形成的主因,來自於陳水扁前“總統”的平衡操作。他刻意讓游錫堃、謝長廷及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使三人處於同樣的立足點進行競爭。

  這樣的操作,讓黨內出現恐怖平衡,有利於“總統”自己處於穩定的高位;但也註定產生以個別領導人為核心的派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正義連線、“台灣福利國連線”、新世紀及新潮流是第三種制度化或組織型派系,其中以新潮流及“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最為明顯。遷台後的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同時是社會運動及跨國性團體,也是黨內派系,角色極為特殊。往後發展,該派系人士多選擇參與選舉,與原“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關係已較疏離。正義連線、“台灣福利國連線”及新世紀曾有正式的組織章程,是制度化或組織型派系。

  但隨著以個別領導人為核心的派系崛起後,前述三個派系已走向沒落。觀察該類派系,可以特別關注新潮流。2008年,新潮流改名台灣新社會智庫尋求發展(外界依舊習慣稱新潮流),目前仍是黨內最制度化且組織結構最複雜的派系。

  “英派”是第二種私人、侍從團體派系,類似2000年後的“天王”派系。2008年後,前述“天王”派系因領導人入獄或選擇未參與黨內競爭,蔡英文及六○社、學運世代的侍從關係開始形成,“英派”逐漸崛起。 其次,必須探究的是,以六○社、學運世代為主的“中壯世代”,是自然而然成為“英派”嗎?這其實有一段複雜的演進過程。郭正亮指出,民進黨派系起源,主要成因之一就是其菁英世代。美麗島世代出獄後,藉由各地的人士集結與擔任黨主席、秘書長職務,美麗島派系成為創黨後的兩大派系之一。黨外編輯作家世代的部分成員於創黨後擔任諸多領導職務,也是主要的當家世代;其組織的新潮流派系,迄今仍是黨內最堅強的派系。

  海外“台獨”世代回台後,黨內外視之為獨派,在意識型態、媒體及海外層次頗具影響力。往後,辯護律師世代也在美麗島及新潮流兩大派系中尋求發展,組織正義連線與“台灣福利國連線”。憑藉其公職上的權力地位,兩派系的影響力日益增加。1980年代後期,個別派系組成來自於個別的菁英世代的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以美麗島世代為例,姚嘉文擔任黨主席時,就與新潮流結盟;往後,還加入“台灣福利國連線”;近年則是獨派代表。陳菊長期的新潮流色彩2008年後還是南部新潮流(南流)的主角。1999年,張俊宏另組新世紀派系發展;其餘美麗島世代成員另組新動力派系。

  2000年第一次“中央”執政,呂秀蓮為正義連線成員。六○社及學運世代,原分佈於各派系,特別是多數集結於新潮流。2008年後非新潮流的六○社及學運世代成員,經由蔡英文的刻意提拔,集結成為英派。 近年,扁系及游系逐漸合流。今年,兩者集結改名“正常國家促進會”。謝系因領導人謝長廷擔任駐日代表,派系實力大幅下滑。蘇系因領導人蘇貞昌未擔任任合黨政職務,派系實力也大幅下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