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 |
中評論壇:汪毅夫新著的啟示與建議 | |
http://www.CRNTT.com 2018-01-07 00:08:57 |
郭正亮:對台灣有同理心 大陸有兩位汪老我都非常尊敬,一位是汪道涵,一位是汪毅夫。兩位我都見過,我覺得他們最不簡單的就是對台灣人特別有同理心。汪老這本書我都看完了,書裡引述的一些東西我有一些感受。比如引述1979年《美麗島》雜誌發刊詞,“我們認為,在歷史轉捩點的今天,推動新生代政治運動,讓民主永遠成為我們的政治制度,是在台灣1800萬人民對中華民族所能做的最大貢獻。” 最後一句話是“台灣1,800萬人民對中華民族所能做的最大貢獻”。《美麗島》有它的歷史地位,1979年的時候它基本沒有把台灣跟中華民族切開來看。如果相對現在,我們就會覺得為什麼變成這樣子? 另外書中引述一位大陸作家在“二二八事件”之後幾天在《世界日報》上發表的文章,文章標題叫做“台灣人的悲哀”,副標題是“當了50年的奴隸,如今又沒飯吃了,台灣人的悲哀”。內文這樣寫:“台灣米荒、物價飛漲、失業劇增、學潮頻發跟自殺、貪污等社會問題”,就提到台灣整個二二八的社會背景,表達了他在大陸對台灣人的同情。 汪會長還引述了《天演論》,他說《天演論》走到今天最重要的概念叫做感通,就是情感的感通。習近平也用了“心靈契合”的概念,習近平在2014年9月26日發表演講說:“我們追求國家統一,不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用真誠、善意和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等。後來大陸也提出了“兩岸一家親”等概念。 汪會長引述很多文章提到要有文化自信,但不要自負,我的感覺就是很有同理心,很平實地在看問題,這是目前兩岸最需要的態度。我為什麼從這裡講起?因為兩岸走到今天這樣子,雖然民進黨有責任,但並不是民進黨一黨造成的。大陸迅速崛起後的自負,使得台灣的空間越來越小。 馬英九執政後期就已經很難面對這樣的挑戰,馬英九執政期間並沒有反轉陳水扁的歷史教育,沒有處理兩岸歷史認知的差異。2012年大陸在廈門推行平潭實驗區,希望兩岸關係更進一步,結果馬英九拒絕了。接下來在ECFA問題上,馬英九也不願意接受大陸帶來的更大合作空間。馬英九為什麼會這樣想?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