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社評:台灣在中美間選邊站是偽命題 | |
http://www.CRNTT.com 2018-10-30 00:25:45 |
台海雖然目前還不致“風高浪急”,但暗流湧動、陰雲密布的局勢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而本月初的彭斯演講與台當局領導人的“雙十演說”前後呼應,更是加劇了外界對今後兩岸關係與台海局勢的擔憂。島內部分輿論因而得出了一個判斷,總結起來十個字:中美“新冷戰”、台灣選邊站。 這一判斷看似有邏輯、有因果、有現實印證,所以在島內輿論頗具市場,但深入思考後卻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首先,中美競爭態勢確實日趨明顯,但是否已經進入所謂的“新冷戰”,兩國輿論、政界、學界還是存在不小爭議。即便今後中美之間摩擦、矛盾加劇,但台灣真的選得了邊嗎? 我们认为,台灣社會輿論沒有“選邊站”的共識,充當所謂的“新冷戰前線”根本不是台灣主流民意的選項。對於兩岸關係、台美關係的發展方向,台灣社會一直存在高度分歧,這又和台灣內部南轅北轍的“兩岸觀”、“國際觀”息息相關。例如,不少台灣民眾從1949年後的歷史中得出了教訓,那就是美國人根本不可信,隨時都會“出賣台灣”。一些綠營民眾認為,台灣若想“拒統”,親美是唯一選擇。還有少數深綠支持者則認為,美國的支持是台灣“獨立建國”最好時機,反而責怪其民進黨當局對“正名公投”過於怠慢。 由此可見,台灣社會輿論對於要不要選邊、選哪一邊根本沒有共識,更多的民眾希望能夠安安穩穩、踏踏實實、規避風險,更不能讓台灣捲入戰爭之中。自從近一段時間美國頻打“台灣牌”以來,許多台灣民眾的都擔憂台灣會淪為“第二個敘利亞”,還有民眾回顧美蘇“冷戰”時代理人之間的熱戰,直言台灣決不能被推上前線。這也是為什麼日前有台灣政治人物將台灣比作“特朗普眼中貨架上的商品”,得到不少民眾的認同,認為這個比喻點出了藍綠政客長期掩蓋的真相。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