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汪毅夫:光復初期的《台灣地理》

http://www.CRNTT.com   2019-07-12 00:03:36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作者 汪毅夫) 我手頭有一本《台灣地理》,紙質脆化泛黃,顯系重新裝訂,封面、版權頁和封底俱失,作者名、出版社和出版年月亦無從知曉。惟從書之《例言(代序)》、《重要參考文獻》可推知其寫作時間為台灣光復初期,從書眉則可確知其書名為《台灣地理》。                             

  關於作者,書之《例言(代序)》謂:“本書材料搜集、整理與校正,均蒙吾師胡肖堂先生悉力指導與督勵,作者深誌銘感。又窗友柳長勵、陳正祥、黃仕鬆代搜集一部分材料,徐兆奎、洪秀圻、邵靜中、葛以德諸君均予以鼓勵,作者一併誌謝”,據此可知作者系中央大學理科研究所地理學部胡肖堂教授的研究生,柳長勵、陳正祥、黃仕鬆的同學,徐兆奎、洪秀壙、邵靜中、葛以德的同事或同道。至於作者姓甚名誰,知者幸告!                         

  作者筆鋒常帶感情。書之《概論》開篇就相當動人:“我國”沿海有二大島焉,其面積相埒,其產物豐富,其位置均偏於南部,而對祖國之重要性更屬相等,吾人曾稱之力祖國之二眼。此二眼為何?一曰海南島,一曰台灣”,“台灣系祖國之左目。不幸自甲午(1895。汪按,應為乙未)以後,即患失明。五十年來,祖國備嘗喪明之痛。憶日本占我海南島時,我領袖曾稱之為‘太平洋上之九一八’。究之今日太平洋上之軒然大波,蓋早掀動於台灣被併之時矣!台灣有眾多之同胞,有廣大之膏腴,有優越之地理位置,有高度之文化遺產。祖國失台灣,固如目失明,而日本之得台灣,實如虎添翼。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言之曷勝慨痛”,“抗戰軍興,前後八載,同盟團結,步調一致,現抗戰大業已成,故土規複,在日本蹂躪下五十年之台灣,重返祖國之懷抱,凡屬中華兒女,又焉得不額手稱慶!”             

  將台灣與海南島並提為祖國的兩個眼珠或兩顆明珠的說法,許久不聽人言說矣。記得地理學名家殷祖英在《台灣的自然條件與資源》 (中央科學講座講演速記稿,中國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學會1955年2月版)這本小册子裡說過:“台灣是“我國”東南海疆上最大島嶼。它和海南島就像鑲在東南海洋上的兩顆晶瀅的明珠一樣” 。            

  尤應指出,本書記台灣諸島嶼,於書之結篇處鄭重提及:“尖頭島諸嶼,位於八重山諸島北,最西者魚釣島”。“魚釣島”者,釣魚島也。《台灣地理》謂:“日人說台灣,與吾人立場固多不同,惟吾人目的在引用資料,說明事實” 。 “魚釣島” 雖是日人說法,而日人承認其為台灣之島嶼則是事實。    

  版本難得,雖殘亦貴。本書將送母校福建師大閩台區域研究中心收藏和研究。                               

  (作者汪毅夫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