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營推選罷法修法加高罷免門檻,日前爆發朝野衝突。(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中12月18日電(記者 方敬為)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推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法,提高罷免門檻,16日議案審查僅花3分鐘就送出委員會,雖然成功推進修法,卻引發非議。事實上,以現行制度,要成功罷免並不容易,藍營憂心綠營明年起要針對“立委”發動大罷免潮,因而加高罷免門檻,卻忽略反向操作的可能性。如今強勢推動修法,反而引起負面觀感,相關利弊有待商榷。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6日排審國民黨團提出的《選罷法》修正草案,提高罷免門檻,引發朝野衝突,藍委後續以人數優勢及阻擋綠委策略,3分鐘內宣讀議案送出委員會。修正草案增訂“罷免票須高於當選票、禁公布民調時間從10天減為3天”等。
由於國民黨強勢推動選罷法修法,加高罷免門檻,遭民進黨批評是“霸凌民主、鳥籠罷免!”並因為3分鐘內就將草案宣讀送出委員會,沒有經過討論程序,相關過程引發非議,後續是否產生負面效應,值得觀察。
雖然國民黨成功推進選罷法修法,但利弊得失有待商榷。藍營推動修法是因為擔憂綠營明年起要針對藍委發動大罷免潮,現在包括台中、新北等地都有風聲,台中市更已有團體展開連署作業,包括羅廷瑋、廖偉翔、黃健豪、顏寬恒等藍委都被鎖定,面對綠營相關攻勢,藍營決定以修法加高罷免門檻的方式遏止。
但事實上,以現行制度而言,要成功罷免並不容易,根據選委會資料,台灣近5年的罷免案,共包括2019年新北市第12選舉區“立委”黃國昌罷免案、2020年高雄市市長韓國瑜罷免案、2021年高雄市第九選舉區市議員黃捷罷免案、2021年台中市第二選舉區“立委”陳柏惟罷免案、2022年台北市第五選舉區“立委”林昶佐罷免案、2024年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
以上6件罷免案當中,僅2件成功(韓國瑜、陳柏惟)罷免,換言之,罷免投票成功與否,與政黨攻防有很大關聯,面對民進黨操作罷免攻勢,國民黨何嘗沒有反向操作的能力?尤其當惡意罷免是由綠營先挑起,藍營更有把握民意支持的利基,國民黨或許認為修法加高罷免門檻是治本之道,卻也限縮其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