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灣綜合

核能將退場 陳明德:台產業營運的未爆彈

2025-01-07 00:12:07
台灣工業協進會常務理事陳明德。(中評社 方敬為攝)
台灣能源供應的穩定性近期備受各界討論。(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中1月7日電(記者 方敬為)民進黨政府訂定2025非核家園目標,今年內核能將退場,台灣工業協進會常務理事陳明德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灣目前能源結構與國際脫節,以火力發電為主,背離減碳趨勢,導致台灣的產業界面臨碳稅課徵,影響競爭力,加上台灣又以發展半導體等高耗能產業為主,不用核能,電不夠用,恐怕衝擊產業營運,能源問題將是經濟發展的未爆彈。

  陳明德,長泓能源公司創辦人、國鈞實業公司董事長,為台灣產業界大老級人物,身兼近30個公部門顧問職務,在馬政府時期擔任貿易調查委員會顧問兼中區團長,協助推動ECFA,並曾參與中科園區開發,擔任招商委員會執行長,讓中科順利完成招商任務,後續也完成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園區、嘉義大埔美創新智慧園區招商工作,產業界資歷豐富。

  為配合全球淨零排放趨勢,台官方規劃,將在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預計天然氣發電占比提升至50%、燃煤降至30%、再生能源達到20%。隨著核三廠2號機即將退場,2025年5月後核能正式歸零。

  針對非核能源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陳明德指出,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要汰除核能發電,升高天然氣發電占比,而台灣無論是天然氣或煤炭都仰賴進口,面對國際天然氣等能源期貨價格攀升,台灣電價當然要反映成本,後續電價上揚是可預見的趨勢,產業營運的成本將因此增加,要做好競爭力被拖累的準備。

  陳明德說,就目前台灣的能源結構來看,並不具備穩定供電的能力,且短期內沒有辦法良好解決。台灣產業長期有所謂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問題,當中缺電更是直接衝擊產業營運,面對能源不穩定,且電價成本隨可能越來越高的情況,業者都要繃緊神經。

  他提到,台灣當前的能源及工商經濟發展並不符合世界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的能源結構到現在為止火力能源仍占八成,雖然政府有提出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但就當前能源政策的現況來看,似乎遙不可及。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25年核能發電量可望再創新高,隨著日本幾座核電廠重啟,法國維護工作完成,以及新機組在中國、印度、歐洲等多個市場開始商轉,全球核能發電量預計以每年近3%的速度成長。陳明德說,而台灣計劃在2025年完全退出核能的政策,顯然與國際趨勢背離,恐怕面臨供電穩定性與減碳目標的雙重壓力。

  陳明德表示,台灣堅持不用核能,可是再生能源的進度又明顯落後,無論是太陽能、離岸風電等能源占比低。加上核能先前已被政治化,所以現在沒有人敢主張重啟核能,另一方面綠能比例上不來、推展緩慢的問題則需要大幅度檢討,這都會影響台灣的經濟發展,是產業營運的未爆彈。

  他指出,台灣又要以發展高耗能的半導體、人工智慧(AI)、資訊通信(ICT)等科技業為主,沒有穩定的能源供應,這些產業都難以在台擴張,尤其主要的電力來源仍是火力發電,目前燃煤、燃氣發電占總體發電比例的八成,企業的碳足跡高居不下,未來在台灣的企業都將面臨課徵高額碳費的問題。

  陳明德說,台積電在台中、高雄、台南、嘉義都有擴廠規劃,以台積電一個廠大約需要75萬千瓦的用電量來看,未來這些廠房設立後,需要再增加300萬千瓦的電力供應,以目前的電力供應情形來看,恐怕不足以支撐產業發展需求。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