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會百態

台青為何扎根鄉村?香港專家受感動

2024-11-25 00:05:21
台青王嘉麟向訪問團介紹赤土社(中評社 束沐攝)
台青董韋諭介紹台青“培根、培力”計劃(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記者 束沐)香港智庫聯誼會福建訪問團11月21日赴廈門海滄區“赤土社工作站”考察,與參與當地鄉村建設、社區營造的台灣青年深入對話。香港專家對台青扎根閩南鄉村表示欽佩與感動,認為福建鼓勵台灣青年參與鄉村建設、將台灣有益鄉村治理理念帶到大陸,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成功示範。
  
  訪問團一行首先在台青王嘉麟、董韋諭的導覽下,參觀赤土社村容村貌,聆聽當地村民在台青引導下創辦企業、生產銷售當地特色產品的故事。據介紹,赤土社原本是一個傳統產業式微的村落,2021年起海滄區政府引入台灣青年團隊,依托社區營造經驗服務大陸鄉村振興,台青與村民同吃同住,協助村民改造庭院,創造“庭院經濟”,開展建設“村莊里的博物館”、打造赤土社IP等工作。

  王嘉麟向訪問團介紹,在2019年成立的慈善組織“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支持下,台青在赤土社以“造人、造物、培根、培力”為理念,一方面通過挖掘當地歷史,培養當地村民的鄉村文化認同,激發村民自主性、為改善鄉村面貌而做出努力,另一方面幫扶大陸寧夏、甘肅等西部農村,為當地鄉村振興賦能、參與公共事務。此外,還啟動“漂鳥計劃”,通過與大學合作,培養兩岸青年擔任社區營造員,讓更多台青扎根大陸鄉村。

  談及扎根大陸鄉村的原因,董韋諭表示,台灣媒體對大陸的報導不夠客觀,2015年來到大陸親眼所見後,才發現大陸和過去認知的不一樣。他認為,雖然年輕人在台灣工作起薪較高,但在大陸,薪資上升空間比台灣更大,只要努力就會有機會。

   “我從對岸來,築夢鄉野中”,投身大陸的鄉村建設中,改變農村面貌也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是台灣青年扎根大陸鄉村的重要原因。

  在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新媒體團隊工作的台青鄭佳芬,是在廈門長大的“台商二代”。她在華僑大學完成本碩學位後,機緣巧合看到基金會招聘信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加入團隊。她說,新媒體團隊策劃的中心思想是“為什麼有一群台灣人不去城市,選擇往鄉村跑”,因而製作的視頻和文案都在講述一些台青在鄉村工作的小故事,包括如何和村民溝通、交流,平時怎麼做社區工作,從單純的日常生活入手,以吸引兩岸年輕人關注。

  在座談會上,訪問團成員、《超訊》總編輯紀碩鳴表示,台灣不少有識之士一直以來不遺餘力在幫助大陸的改革發展,尤其是這些青年離開自己的家鄉,扎根大陸鄉村和偏遠地方幫扶當地民生,對他們的勇氣感到相當敬佩。

  訪問團成員、中評智庫基金會副秘書長束沐回憶了學生時代在組織兩岸青年,借鑒社區營造理念參與南京老城改造的故事。他說,有別於過去的大拆大建,後來南京市有關部門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邀請大學生團隊參與歷史街區更新,一家一戶展開咨詢協商,願搬則搬、願留則留,既保留了老城生活氣息、傾聽當地民意,也引入新業態,實現了歷史建築維護與更新。他認為,無論是城市更新,還是鄉村振興,應該支持台灣青年進一步參與到大陸社會治理進程中來。

  訪問團成員、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董事長林菁菁說,“我們第一次全團整整齊齊、認認真真地聽台灣年輕人講在大陸農村的創業故事”,非常感動。她說,目前港澳青年正在積極融入大灣區,在這裡看到了台港澳青年的融合發展的新機會,她建議可以每年組織港台大學生前來赤土社研學。

  訪問團成員、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所長李風說,台灣青年來大陸尋夢、築夢,不分“你們”和“我們”,充分說明我們都是一家人,台灣青年一定可以在這裡獲得更好的發展和支持。

  訪問團團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在總結時感慨,台灣青年參與大陸鄉村振興建設,不只是“培根、培力”,更是“培心、培情”。星雲大師曾經對他說,兩岸和諧就是美!今天來到赤土社,所見處處是美景,這就是閩台融合的和諧美!美的力量是無窮的,期待台灣青年在大陸熱土與更大的人生機遇結緣。

  走出座談會場,王嘉麟微笑地指著一張赤土社的俯瞰照片問訪問團:“空拍圖像不像台灣?”她說,這是赤土社與台灣之間關係的“小秘密”,而他們也成為屬於赤土社的“天選之人”。

  香港兩岸智庫聯誼會福建訪問團11月17至23日赴福州、廈門、漳州進行智庫交流,與福建涉台專家學者座談,調研考察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現況,並與閩南師範大學共同舉辦思想者論壇。行程包括拜訪福建省台辦、福州市台辦、福建社會科學院、福建師範大學、閩江學院、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閩南師範大學等單位、高校和研究機構。

  訪問團團長為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香港中聯辦台務部二級巡視員魏敬東陪同,成員包括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所長李風、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超訊》總編輯紀碩鳴、中評智庫基金會秘書長羅祥喜、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董事長林菁菁、《大公報》主筆朱穗怡、中評智庫基金會副秘書長束沐。
台青鄭佳芬在廈門長大,畢業於華僑大學(中評社 束沐攝)
台青張詩敏來自高雄,祖父隨國民黨軍隊遷台(中評社 束沐攝)
訪問團成員、《超訊》總編輯紀碩鳴表示(中評社 束沐攝)
台青扎根大陸鄉村故事引發訪問團共鳴,香港智庫學者熱烈討論(中評社 束沐攝)
訪問團成員、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所長李風(中評社 束沐攝)
訪問團參觀赤土社通過社區營造產生新業態(中評社 束沐攝)
台青推動大陸鄉村振興的理念(中評社 束沐攝)
在台青溝通激勵下,赤土社當地村民產生自主意識和本地認同,拍攝宣傳照(中評社 束沐攝)
赤土社當地土特產(中評社 束沐攝)
台港澳青年大陸鄉村振興“漂鳥計劃”(中評社 束沐攝)
赤土社街道整潔、充滿閩南特色(中評社 束沐攝)
具有“文青”氣息的赤土社鄉村地圖(中評社 束沐攝)
鄉間小道兩側就可以欣賞到“博物館”,增加了赤土社的人文氣息(中評社 束沐攝)
赤土社的村民庭院改造成果(中評社 束沐攝)
村民文化廣場設有籃球場(中評社 束沐攝)
訪問團與赤土社台青合影(中評社 束沐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