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導報

中評分析: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4-12-09 00:17:47
第十屆中華文化論壇11月12日在北京舉行(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 海涵)第十屆中華文化論壇11月12日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來自兩岸及港澳地區的15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並分別就“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內涵和時代價值”“中華文化與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藝術交流”三個分議題展開研討。筆者認為,在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形勢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聚焦兩岸之間的根基性問題,是關乎兩岸關係前景的重要時代命題,值得兩岸有識之士深思。

  筆者觀察到,就“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題,與會學者積極建言獻策,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觀點值得關注。

  第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大力弘揚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連接海峽兩岸同胞的最堅固紐帶,是爭取台灣同胞國家民族認同的最主要抓手。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園,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是認同中華民族的堅實基礎。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就是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從本質上講,也就是對一個中國的認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兩岸同胞應該要堅定中華文化自信,自覺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弘揚者,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通過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力量,讓推進兩岸同胞更加走親走近,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經由文化相互認同,展現解決兩岸問題的智慧。

  第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堅決反對遏制“台獨”分裂。“台獨”分裂勢力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敵人和最大威脅。打擊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條件。近些年來,民進黨當局大肆在島內推動“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企圖以虛假的史實、錯誤的史觀來否定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事實,建立所謂的“台灣民族”,為“台獨”分裂中國輔路,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障礙,危害極大。因此,要揭露民進黨當局推動“文化台獨”的危害,建立正確的歷史觀、兩岸觀,消除“文化台獨”在台灣島內產生的惡劣影響。

  第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進一步加強兩岸交流。兩岸同胞從來都是一家人,應當常來常往,故應當要積極推動兩岸交流,讓兩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強信任,促進心靈契合。兩岸交流再怎麼擴大都不為過,應該讓更多台灣同胞多來大陸各個城市走走看看,領略祖國大陸的優美風光、名勝古跡、科技發展、風土人情,加深他們對大陸的瞭解和認同。

  在筆者看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乎民族認同、國家認同,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匯集各方合力、久久為功。在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堅決反對遏制“台獨”分裂、進一步加強兩岸交流的基礎之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應聚焦青年主體地位。

  筆者認為,作為國家和民族的希望與未來,兩岸青年尤其是台灣青年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十分重要。要增強青年群體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層認知,首先,應該創新方式方法,適應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要求,用青年朋友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傳達其中的深層精神內涵。不少包含中華文化的歌曲、影視劇、遊戲等載體就曾在兩岸青年中大受歡迎,比如周傑倫的系列中國風歌曲,大陸的《琅琊榜》《慶餘年》等優質古裝影視劇,《黑神話·悟空》等遊戲。通過這些輕鬆的形式和渠道,兩岸青年深刻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有助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建立。

  其次,要更多地為兩岸青年提供發展機遇,讓他們將個人的發展融入民族復興的進程中。尤其是對台灣青年而言,他們通過親身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有機會體驗和感受大陸的發展,就會改變一些固有的觀念和認知,也會體會到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榮耀與自豪,從而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通過提供發展機遇,還可以促進兩岸青年的交流與融合,使他們攜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