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森林食物充盈大國糧倉
2024-12-21 15:55:20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印發實施,其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穩妥開發森林食物資源。此舉不僅能滿足人們“吃得健康”的消費需求,還能更好托舉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
我國擁有34億多畝森林、8000多種木本植物,蘊藏著豐富的食物資源,是名副其實的“陸地糧倉”。這些年,我國森林食物生產能力大幅提升,森林食物產業躋身為林草主導產業。我國人均森林食物產量130公斤左右,位於世界前列。各地因地制宜,發展“不與糧爭地”的森林食物資源,以多元化的食物供給充盈大國糧倉。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開發森林食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多渠道拓展食物來源。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我國一些地區森林食物產業小而散,缺少龍頭企業帶動。受品種不良、管理粗放等因素影響,一些地方森林食物單產低、品牌效應匱乏。從長遠來看,森林食物供給與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息息相關,有必要穩妥擴大森林食物產量,做強森林食物品牌。
強化聯農帶農機制,激發森林食物資源開發利用活力。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形成生態資源的優化組合與人力資源的協同配合。在森林資源富集的地區,推廣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模式;構建“合作社+項目+林農”等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經營樣態,以勞務聯結、訂單聯結等方式,推進規模化生產、提升組織化程度、增強抗風險能力。鼓勵林農立足自身優勢加入“林糧+生態旅遊”“林糧+森林康養”“林糧+自然教育”等新興業態,從價值增值多環節中獲取土地租金、務工報酬、銷售利潤等合理回報,使森林食物資源開發更加可持續,確保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相得益彰。
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森林食物精深加工能力和產品附加值。聚焦關鍵物種,選育優良品種,推廣能抗禦極端天氣的先進栽培技術和養殖模式,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中小企業依托各自比較優勢發展森林食物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加快生物、環保、信息等技術集成應用,促進森林食物實現多次加工、多次增值。加強與保健食品、醫療健康等領域的科技合作,打造林糧、林菜、林下養殖等系列森林食品。
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來自山野、產自森林的食物,契合人們追求健康、自然的風潮。應大力培育和推廣森林食物品牌,不斷拓展森林食物的消費場景和市場需求。引導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食物多樣化和均衡營養,優先選購對環境負擔小且可持續發展的森林食物,為構建大食物觀奠定消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