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北京表示,中國空間站最後一個艙段夢天實驗艙已於11月3日順利完成轉位,空間站的“T”字構型就此完成。隨後,新華社報道稱,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進入夢天實驗艙。11月30日,又有三名航天員加入他們的行列,完成了中國歷史上首次乘組在軌輪換。憑借這一軌道空間站以及近期取得的成就,中國大大展現了其太空雄心。那麼,中國的太空計劃與其雄心相匹配嗎?
法國新聞廣播電台網站12月3日載文《空間站、探月、火星車……中國太空計劃價值幾何?》,文章說,2003年,中國加入了擁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小型俱樂部,此後它便不斷進步。今年4月,三名航天員完成了六個月的在軌飛行之後返回地球。這場為期183天的漫長旅程刷新了它在前一年創下的92天最高紀錄。處於收尾階段的中國空間站建造工作同樣證實了中國對載人飛行技術的掌控,中國航天員實現了長達數小時的出艙活動。
除了上述載人飛行和在失重環境中組裝(空間站)之外,中國還取得了多項令人矚目的成就。2019年1月,嫦娥四號完成了全球首次月球背面著陸。這是一項壯舉,因為月球背面的地形起伏比它的正面劇烈得多,這項活動需要更高的技術。法國天文學會副會長吉勒•達維多維奇解釋說:“要完成這件事非常複雜,因為需要一顆中繼衛星。”
後來,玉兔二號月球車繼續在這顆地球的天然衛星上進行探索。達維多維奇評論道:“中國人向月球發射的月球車擁有難以置信的自主性和壽命。”
2020年12月,一項新的傑作完成。中國通過嫦娥五號任務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俄羅斯)之後第三個采集月球樣本的國家。
在這些成功的加持下,北京繼續推進其探索進程。2021年5月,天問一號任務將祝融號火星車送上了火星。在此之前,只有美國人實現過這一壯舉。達維多維奇強調說:“中國人一次就成功了。”
所有這些輝煌成就都是一項長期工程的成果。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主管、空間政策專家伊莎貝爾•蘇爾布-韋爾熱介紹說:“中國太空計劃真正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北京沒能獲得美國的技術轉讓,而當時美國人是在太空活動的主力軍,包括在公共和私人領域,民用和軍事領域。這種局面延緩了中國的太空計劃,它不得不發展自己的技術。
蘇爾布-韋爾熱表示:“憑借超高水准的太空任務,中國從2010年起就成為一個合格的、自主的太空強國。”
中國這些任務的複雜程度仍無法與美國的任務比肩,但中國不必為自己的表現感到慚愧。達維多維奇表示,中國在太空的表現“出色、十分扎實且可靠”。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研究員保羅•沃雷爾認為,中國的太空計劃“特別認真”,其瞄准的“任務複雜程度是逐漸增加的”。所有受訪專家均強調了中國的自主性,以及該國發展出了從小到大一系列的發射工具。因此,沃雷爾認為,現在可以將中國視為“第二大太空強國”。
沃雷爾說:“中國擁有一系列完整的太空活動:發射、觀測衛星、通信衛星、科學任務、載人飛行。它無所不能。”他總結道,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它的太空計劃反映了這種第二名的地位。蘇爾布-韋爾熱同樣將中國排在美國之後,她認為後者依舊是一個“太空超級大國”。
中國最終會超越美國嗎?專家們目前都排除了太空競賽以及正面比拼的觀點,認為中國正在跟隨自己的節奏和自己的技術追趕邏輯。蘇爾布-韋爾熱甚至認為,更多地是美國人把與中國人的較量擺上台面,部分原因是為了說明其太空領域支出的正當性。
在蘇爾布-韋爾熱看來,“中國最終當然追求與美國處於同等水平”。肯定是出於這一原因,一家中國航天集團的負責人才會在10月份舉行的中共二十大期間確認,中國將進行載人月球探測、月球科考基地的建設、火星采樣返回、實施小行星探測等航天重大工程。盡管目前華盛頓處於領先,但北京似乎已經追回了幾個光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