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本土化應該是以合作來取代對抗,以整體來取代個體,讓台灣的人民都能在一個生命共同體中彼此珍惜,相互感恩,共創和諧多元的社會。本土化應該是一股厚植本土力量、促進發展的動力泉源。因此,本土化的內涵絕不是要和任何區域或人群劃清界限,而是要在自信開放的基礎上,吸納文化精華。
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斷裂與異化,對台灣年輕一代的思想觀念影響很大。首先,在文教領域大力推行“去中國化”,在教科書、教材和基礎教育等層面,置入性行銷“同心圓史觀”、“東亞史觀”與“台灣地位未定論”。其次,在文化政策及文化產業領域較偏重於台灣本土文化,割裂中國傳統文化在台灣的地位,不利於兩岸文化的相互對接和交流往來。
再者,通過形塑“台灣主體意識”,以構建“多元文化”與“民主的”社會價值觀,標榜與歐美社會接軌,來區隔與對抗中國文化。民進黨與蔡英文政府的上述作為,讓人視之為“文化台獨”舉措,從而導致台灣青年普遍對於中國大陸及中國文化的不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