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聯合新浪等發起的調查,從二○○七年一月一日至二○○八年六月十七日十一時,參與調查的七十六萬四千五百八十八名投資者中虧損者的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二點五一,虧損的投資者中有百分之五十九點九八的人目前虧損佔其金融財產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有百分之十四點五的人虧損佔其金融資產的百分之四十,有百分之十一點四三的人虧損佔其金融資產的百分之三十,有百分之五點七四的人虧損佔其金融資產的百分之二十,有百分之二點四六的人虧損佔其金融資產的百分之十,有百分之五點八九的人虧損佔其金融資產的百分之十以下;盈利的投資者僅有百分之四點三四,勉強保本的投資者為百分之三點一五。如此大範圍的虧損,如此範圍的巨額虧損,即便在過去漫長的熊市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這將對投資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創傷。對於這其中的大部分投資者,一旦有機會不虧損或者大幅減虧退出,他們將會蜂擁而出,這必然會對市場形成巨大的壓力。四月份市場反彈中基金首次出現巨額淨贖回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而其信心的重新恢復則需要更長的時間。由於中國居民通過基金等管道進入市場的廣度已經很高,下一輪大的上漲行情離不開這些投資者的參與。
(2)企業盈利不良預期的化解需要時間
當前,市場壓力的另一方面是從緊的貨幣政策、價格管制等因素帶來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預期出現大幅下降。國資委資料顯示,二○○八年一至四月份,四百一十戶國有重點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微降百分之一點三,反映出在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及價格管制政策等因素制約下,企業盈利能力出現明顯的下滑。石化、電力企業盈利大幅下降或出現虧損,這是成品油、電力價格管制等政策帶來了政策性因素,一旦這些政策性因素逐步解除,這些企業的盈利將會出現大幅上升。但是,這同樣需要時間。
(3)大小非減持壓力將長期制約市場行情發展
股權分置改革措施形成的大小非解禁可流通是不可逆轉的,作為一項制度性安排不可能斷然停止其流通減持,而祇能在減持的速度、方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進一步的要求或規範。
四月二十日證監會發佈《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規定,大小非股東在未來一個月內拋售解禁股份數量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一應當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但該項政策存在幾大不足或缺陷:
首先,一個月內,大小非可以在二級市場任意減持總股份百分之一以內的股份,通過持續不斷的減持,每年減持股票即可高達總股份的百分之十二。
其次,沒有對大宗轉讓後的股份流通轉讓進行規範,這樣大小非就可以通過代理人在大宗交易系統接盤大宗減持股,再通過代理人轉手在二級市場拋售。這顯然是一個非常大的漏洞。
第三,沒有對大小非股東超限減持的控制、管理、懲罰等措施。實際執行中,短短幾日內這些問題已經迅速出現:四月二十一日,即《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實施的當日,中體產業第二大股東二級市場減持中體產業股票七百二十九點四七一萬股,佔中體產業總股本的比例為百分之零點九九八五;四月二十九日,宏達股份兩個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東帳戶通過競價交易系統分別減持了七百五十一點三六萬股和六百九十六點二三萬股,減持數量佔宏達股份總股本比例分別達百分之一點四六和百分之一點三五,都超過百分之一,違反了相關規定。因此,該項政策的實際效力將很有限。並且,各項政策限制大小非減持速度,實質上將使大小非在更長的時間內影響市場,給市場持續施加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