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縱橫
2008年8月號,總第128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2008年價格運行分析及其走勢判斷
徐連仲(北京)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高級經濟師

  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原因很複雜,但供給方面的問題是主要問題

  本輪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原因和機理比較複雜,既有需求拉動,又有成本推動;既有國際因素,又有國內因素;既有當期的通脹因素,也有前幾年積累的通脹因素。貨幣因素、美元貶值、國際資源價格上漲、國民經濟持續高增長等因素,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均有直接的或間接的影響,從經濟理論的方面分析,這些均是構成影響本輪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但從實際的情況來看,供給因素是決定本輪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去年五月份以來的豬肉價格大幅度上漲,今年前幾個月的鮮菜價格大幅度上漲,是本輪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影響因素。由豬肉價格和鮮菜價格大幅度上漲引發的價格總水準上漲,主要是由於突發事件引發的供給問題。雖然豬肉價格和鮮菜價格上漲對價格總水準上漲的影響很大,甚至豬肉價格上漲對價格總水準上漲的影響時間也相對較長、影響範圍也很大,但卻不具有持續性。

  4、結構性價格上漲是表現,全面的價格上漲是潛在的隱患,目前沒有出現全面的價格上漲是有代價的

  當前的價格上漲,雖然是結構性的價格上漲,但存在很高的全面上漲的風險。目前之所以沒有發生全面的價格上漲,是以資源價格和地方公共服務價格的管制為代價的。目前的成品油價格、電力價格、燃氣價格、電煤價格、化肥價格、鐵路運輸價格都是國家管制的。對居民消費價格具有更大直接影響的地方公共服務價格是由地方政府管制的:為了控制價格價格總水準的上漲幅度,今年以來中央政府凍結了各地政府對居民用電、居民生活用燃氣、生活用水等產品和服務的調價措施的出台。上述受到國家及地方政府管制的重要產品及服務價格都不是由市場機制形成的,這些產品及服務的當前價格與其合理的市場價格存在較大的差距,如果這些產品及服務價格全部放開,其潛在的價格相對於目前的水準將會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對企業生產成本的普遍上升影響巨大,同時也將會大大擴大上下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傳導力度,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會大得多。

  這樣的價格管制在短期內雖然抑制了價格總水準的上漲幅度,在特定的時間和條件下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同時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一是增加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二是增加了承受價格管制的企業的負擔,也造成企業之間的不公平競爭;三是扭曲了價格信號,積累了價格矛盾;四是人為的阻礙了上下游產品價格的正常與合理的傳導,導致價格結構的不協調和產業發展的不協調,經濟運行處於不穩定狀態。從目前國家的價格政策的取向來看,隨著價格管制的逐漸放鬆,非食品類價格上漲的趨勢將逐步顯現。如果價格管制放鬆的過於激進,價格由結構性上漲轉變為全面上漲的風險也是很大的。

  5、控制通脹的政策選擇應結合供給方面的措施,更多的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

  既然目前的價格上漲是結構性價格上漲而不是全面的價格上漲,不是總量的問題,因此就不適宜採取總量控制的辦法,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對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是不明顯的,這從近一年來緊縮的貨幣政策對價格上漲抑制的效果就可以看出。緊縮的貨幣政策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減輕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壓力,對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轉變為全面上漲有積極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扭轉結構性價格上漲的現狀。而且,目前中國經濟過熱的威脅基本消除,經濟增長減速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對外出口增長在減速,企業效益在大幅度下滑,人們對經濟增長的預期在下降,房地產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動盪下滑,整個資本市場進入低迷狀態,對緊縮政策的敏感度越來越大。加之我們面臨全球性的經濟週期性回落和政策性緊縮的外部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從全球視野、中長期角度來合理統籌價格控制,使需求總量控制與供給結構調整相結合,短期政策工具與長期政策工具調整相結合。根據當前價格結構性上漲的特點,考慮到前期實施的緊縮貨幣政策的累積效果及其滯後作用,後期的調控措施應著重在供給方面,充分利用好財政政策,通過增加有效供給、降低生產成本等途徑,對價格進行合理的調控。如通過減免企業的相關稅費、增加補貼等手段減輕企業成本上升的壓力;通過增加對農業生產的補貼,如增加農民購買化肥、種子、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業生產用電、農業生產用柴油的直接補貼,減免農產品運輸的過路過橋費等措施來減輕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力;通過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來增加全體居民對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把價格工作的重點從對價格水準的干預,轉到對中低收入群體生活的保障上來。如提高最低社會保障線,增加離退休職工工資,取消居民存款利息稅,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對低收入群體提高價格補貼等等;同時,要吸取前期豬肉價格上漲、牛奶價格上漲的教訓,建立重要商品供給危機的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出決策,及時解決問題。  

  (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