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隨兩岸關係正常化,能為兩岸企業提供一個優良的集資和環球投資的平台。我有幾個香港朋友現在做的業務,就是幫助台商的企業在香港上市。還有的幫助港人炒台北股,幫台北人炒香港股。香港人就有這種靈活性,兩頭都賺錢。
香港人的靈活性,可以說在中國的歷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無論在孫中山推翻帝制的時候,還是抗戰時期,還是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香港人對引進技術資金和協助中資企業走出國內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香港商界是很靈活、很有眼光的,而且非常務實。正是香港的這種靈活與務實,構成香港有活力經濟的細胞,使得香港經濟不因形勢變化而退步,也不會在新的機遇到來時束手無策。香港要做的,就是在兩岸關系改善之後,擁有更能施展活力的地方。香港這個金融、貿易、物流十分成熟的城市不會停滯在某一個領域,在兩岸關系改善的形勢下,香港的作用會發揮得更好。
兩岸政治關係破冰
有利香港服務業拓展
我自己的行當是法律服務領域,香港作為法制健全的地區,法律方面的信譽是很高、很可靠的。無論大陸民眾還是台灣民眾,對香港的司法體系都保持高度信心,在仲裁方面也相信香港。在兩岸加強經濟交往以後,必然帶出很多糾紛,必然帶出兩岸的司法交往,必然伴隨雙方法律界的瞭解互動。
其實這些功能和交流是過去就有的,現在可以給出一個更好的空間,因為兩岸鬆動了,允許做的范圍更大了。過去一講合作,台灣那邊就會有人給你扣上一頂紅帽子,結果你就甚麼都幹不成了。現在兩岸關系改善,這個方面的問題可以多講一些了,經營的方式也可以多一點,像我們這種服務業也有更大的空間。因此我認為,香港在兩岸關係改善的情況下,由於自身比較靈活,應該比大陸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雙向資金交往香港領先
以上說的幾點都基於以香港作為平台的運作,這是相對靜態的作用。還有一個方面。香港作為兩岸溝通的橋樑,在兩岸關係緩和、台灣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台灣方面歡迎大陸的企業進入台灣。有台灣朋友提議,首先進入台灣的大陸企業,應是駐香港的中資企業。駐港的大陸企業,在香港經營多年,熟悉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規則。作為企業,如進入台灣容易適應台灣的環境。在台灣還存在族群對立,一部分人一切都從意識形態出發的狀況下,駐港中資企業入台,引起的反應預計不會很大。這一點建議我認為是比較簡單實際的。
要用民間推動官方
香港不必因三通而有所悲觀
我認為現在可做的空間或者可做的地方,應該是民間要推動官方。
每一個經商的人都會積極尋找機會,像我們搞法律服務的人,就會想著在目前的情況下,如何把我們做大,把我們的服務做活。我們有意到台北去設服務點,但台灣方面應修改相關規定,不要把大陸和香港去的法律服務機構登記時分列在國外律師事務所這一類。改了這一規定,我們才好去。
貿易發展局要在台灣設點,我想特首是同意的,但是並不意味是特首直接指示他們這麼做。肯定是貿發局認為他們應該把業務范圍擴大一點,這是符合整體的發展方向的。
所以我講,在兩岸關係得到改善的狀況之下,香港商界的每一個領域,都會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會主動把自己的盤子做大,會擴大自己的地盤。因此,我對於兩岸關係改善之后,由於三通等問題的逐步解決所產生的對香港經濟的衝擊,並不感到很悲觀。
謝國樑:香港能夠從
兩岸關係改善中獲益更多
謝國樑(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
確立資金營運中心地位
是香港在兩岸間的最大受益
評估下來,在過去二十年,香港從兩岸交流溝通不暢、“三通”遲遲不能正常化中得到不少好處。但是,香港確立了兩岸三地資金營運中心的地位,給香港帶來的利益應該是最大的,比由於兩岸不能實現直航而轉運旅客所得到的利益大得多。
原來香港是台灣客人到大陸去的最重要中轉站,但是澳門機場開通之後,已經從香港分流了很多人。而資金營運中心這個地位,是比較難以取代的,這應該是最重要的。
現在台灣到底有多少資金在香港運作,我們很難得到一個準確的數據。因為大部分這類業務均透過台灣的銀行在香港設立大約二十家分支機構在做,透明度較低。但是我們如果看一看港台之間的貿易額,以及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融資活動,就知道這個數字上頗大的。比如二零零七年港台之間的貿易額達到四千四百多億港元,我個人估計目前至少有超過兩千億港幣的存量資金,長期在香港運作。
應該說,香港作為兩岸三地資金營運中心的形成,並非來自於兩岸關係的不好,而是主要來源於香港的制度優勢。未來不論兩岸關係好不好,香港都可以依靠制度優勢維持這一功能。
我們可以假設兩岸關係會得到一個比較大的改善,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三通”,但是“三通”主要是解決了一個兩岸往來的方式而已,並沒有觸及到台灣金融制度的改變,因此。並不能說因為兩岸加強往來,就可以促使台灣發展成為營運中心。台灣要發展營運中心功能除了需要改善與大陸的關係、加強與大陸來往之外,關鍵是要在金融、法律制度等方面,得到提升。
香港作為兩岸的金融營運中心,其地位到目前為止還是非常穩固的。
香港應該能夠從兩岸關係
改善中得到更多好處
我留意到,台灣新的執政當局提出希望重建或者打造台灣的亞太區營運中心。實際上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李登輝執政時期,台灣就提出了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的設想,但是最後是沒有實現。從區位優勢看,台灣實際上是具備一定的條件的。但關鍵還是兩岸要先三通,然後一定要在制度上改革完善才可以做得到。
不論是短期看,還是中長期看,兩岸關係獲得大幅改善,三通得到實現,港台兩地是可以一起發展的,這對香港並不會有太多的負面衝擊,反而可能讓香港得到更多的好處。因為實現三通,兩岸企業的交易成本、經營成本包括運輸成本等都會降低;而企業做大之後,一般都會尋求上市融資,一部分企業最後還可能會到香港來上市。
這一點,我們可以注意一下澳門。澳門博彩業在賭權開放後蓬勃發展,一些美國的大博彩公司已經向投行提出融資計劃,準備到香港來上市融資。當初香港也有很多人擔心澳門發展之後,會對香港形成競爭。但是實際上,香港最後還是會從澳門的發展當中,得到很大的好處。目前大部分澳門企業的整個資金營運,都放在香港。
所以從中長期看,香港也會從兩岸關係改善中、從兩岸的經濟發展中得到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