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夫尼是在服完兵役後,由童年好友蓋爾介紹進入“摩薩德”的。起初負責所謂的“學生任務”,這類任務大部分是看管殺手隊和較高級特工在歐洲各地執行任務時使用的安全藏身所。這雖然是新手負責的任務,但也不是沒有危險的。如果不能細心謹慎,甚至會丟掉性命。學徒期結束後,利夫尼接受了校官的基本訓練,學習怎樣招募特工和收集情報。1983年8月,巴解組織高官莫拉什在雅典被摩薩德刺殺小組槍殺。據說,利夫尼是這次刺殺行動的積極參與者,但幷不是出現在現場的那種直接參與者。行動中,兩名年輕男特工駕駛摩托車停在莫拉什所乘汽車旁邊,開槍射殺了目標。至於利夫尼在摩薩德到底扮演甚麼角色,現在仍舊是一個謎。一名熟悉她的人說:“利夫尼幷不是一個辦公室女孩。她非常聰明,智商高達150。她在歐洲的表現非常出色,與大多數突擊隊員出身的男同事不相上下。”
可能是由於特工工作所要承擔的壓力太大,利夫尼不久後選擇退役,然後回到以色列完成法律專業的學習。利夫尼做了十年的律師,專業領域包括商業法、憲法和房地產法。律師職業的好處是使她在從政之前能夠接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利夫尼和丈夫一共有兩個孩子。以色列媒體對她的孩子和丈夫報道不多,這種默默無聞可能正是利夫尼所追求的。
政治恩師沙龍
1996年,利夫尼初涉政壇,擔任以色列政府公司註冊部主任,負責政府公司和壟斷企業的私有化進程。1999年,利夫尼以右翼利庫德集團代表身份參選議員幷成功進入議會,在議會的打拼時間幷不太長,但在一個偶然機會她認識了阿里埃勒•沙龍,從此她的政治生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兩年後,沙龍組閣,利夫尼以高級助手的身份在內閣中擔任重要職務。2001年被任命為地區發展部長,此後又相繼擔任移民歸化部、住房與建設部、司法部的部長。2005年,利夫尼成為沙龍的貼身顧問,在沙龍倡導的從加沙地帶撤離軍隊和居民過程中,她曾出任遊說各方的掮客角色。這是一個極富爭議的事件,撤離行動使利庫德集團內部出現分裂。在這種背景下,沙龍離開利庫德集團幷于2005年秋季組建前進黨,利夫尼自然緊隨其後,義無反顧地加入這個剛剛誕生的新黨,幷在隨後沙龍組閣時出任政府司法部長,從此她在以色列政壇上有了更為顯赫的角色。
2006年,在奧爾默特政府中,她成為以色列外長。在黎以衝突爆發後,利夫尼先後和聯合國處理黎以衝突的特使及美國國務卿賴斯等就解除衝突進行斡旋。尤其是聯合國駐黎維和部隊的觀察員被以軍炸死後,利夫尼代表以色列面對了來自幾乎整個世界的譴責。在以軍屠殺黎巴嫩平民的加納村慘案之後,又是利夫尼出面替本國抵擋。黎以衝突期間的這些作為使她在以色列人中的聲望飆昇。
儘管步入政壇較晚,但利夫尼從政之路一帆風順,十年間平步青雲,這和前總理沙龍的一路提攜、不斷委以重任密不可分。不僅如此,沙龍還用自己的從政理念改變了她的政治志向和政策主張。在遇見沙龍之前,利夫尼祗是右翼利庫德集團里“國家利益的堅定捍衛者”,她的理想是在《聖經》所指的領土上建立一個獨立的猶太國家。即使擔任外長時,她也曾強硬表示過,為了加沙不惜一戰。但沙龍改變了她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想法,她開始接受“土地換和平”的觀點,支持從加沙、甚至西岸單邊撤退。從這個意義上講,沙龍是利夫尼在政治上的恩師,因為沙龍的教誨是她在以色列這樣一個特殊國度里從事政治活動的指路明燈。她既需要照顧到右翼基本教義派的極端情緒,又要在處理以巴這個中東最棘手的問題時展現必要的靈活性。
利夫尼是與沙龍共事多年,風雨同舟的戰友,可謂感情篤深。自沙龍中風入院後,利夫尼對其總是唸唸不忘,她總是說,“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沙龍依然處於昏迷狀態,這最讓我放心不下。”在面對沙龍的病情時,利夫尼更像是一位富有憐憫心的女性晚輩,而不是同時出席內閣會議的政治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