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課綱微調”運動沸沸揚揚鬧了一陣子之後,因為蘇迪勒颱風襲台,抗爭學生宣佈撤離教育部,而暫告一段落。在這次風潮中,“反課綱微調”人士跟上次“太陽花學運”一樣,將其訴求重點聚焦在修訂課綱的“黑箱程式”之上,而避談課綱的實質內容。事實上,任何人都不難看出:這次的“反課綱微調”,其實是“台灣國”和“中華民國”兩種意識形態之爭:從1994年教改啟動之後,1997年李登輝主導國中歷史課程的“認識台灣”,將自己執政的中華民國貶抑為“外來政權”,便已經開始進行一場台獨建國的文化意識革命。2000年,陳水扁執政,更進一步在教育與文化系統中、深化歷史文化記憶的“去中國化”,例如課文中不准稱“日據”或“日本殖民統治”,只能稱“日治”或“日本統治”;不准稱“台灣光復”,只能稱“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不准稱“我國的詩人李白”,只能稱“中國人的詩人李白”;不准稱“國畫”,只能稱“中國的水墨畫”等等。二次政黨輪替,馬英九執政後,又一心想當“全民總統”,因循苟且,畏縮妥協,拖到執政最後一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之後,才想要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為基礎,來修改課綱,結果竟招徠如火如荼的“反課綱微調”抗爭。……
|